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产业公司
 

2014年9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凡客跌出主流电商阵营

想学小米,可衬衫终究不是手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奎涛

想学小米,可衬衫终究不是手机凡客跌出主流电商阵营

日前,失声一年之久的凡客CEO陈年高调“复出”,表示未来会像小米那样走精品路线,具体则是先从一件衬衫做起。“学习小米意味着,凡客要有强烈的产品思维。这方面凡客有一定的基础,也可以走出与天猫、京东等电商差异化的路径,这种最后一搏还是值得期待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说。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公司擅长的是商业模式,是卖流量、卖服务,是轻资产,凡客当年从生产环节切入能做成,靠的主要还是社会营销。当初趁热打铁继续做产品倒还可以一搏,如今时过境迁,还想继续走重资产路线,恐怕是难上加难。”

先做好一件衬衫

2007年,凡客以男士衬衫直销起家,凭借品牌营销和高性价比产品,一度创造了互联网品牌的成长神话。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2009年,凡客的复合增长率为150%,而2010年则增长了300%。2010年底,陈年称已将凡客2011年的“销售额增长幅度”定为100%,要达到40亿元;不久后大幅上调,称要突破60亿元,随后的目标则是100亿元。

就在喊出“100亿销售额”后,凡客彻底“失控”,卖起了烟灰缸、拖把和电饭煲,并很快迎来了“大跃进”的恶果,裁员、供应商上门、资金链断裂等负面消息缠绕,从此慢慢退出了主流电商行列,目前位列第十二位,份额不到1%。

陈年透露,早在今年年初雷军牵头为凡客注入第七轮融资之前,也就是去年8月29日,雷军来凡客看产品,说,“这么多的品类,很显然不专注,不失控才怪。”雷军建议,“咱能不能先做好一件衬衫?”

这件衬衫正是发布会的主题,一款凡客称为“80免烫衬衫”的衬衫。

据陈年说,这款衬衫请的是做了35年衬衫的日本设计师吉国武,用的是全球质量最优的新疆长绒棉,几乎与布鲁克林兄弟品牌同款产品在工艺、面料上极为相似,价格却只有后者的不到十分之一,希望以此来宣告凡客的归来。

服装已没有风口

按照雷军的说法,小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站在风口上。这个风口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刚刚兴起,小米手机在传统手机厂商尚未觉醒的情况下,用互联网的生产、营销和销售方式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手机品牌。

而对于此时的凡客来说,互联网各行各业的融合已成共识,服装行业更是电商化最早的行业之一。至于优衣库、HM等服装厂商,虽然自建电商平台表现平平,但是得益于淘宝、天猫等第三方电商,网销渠道正在逐渐成熟,留给凡客发挥的空间已经不多了。

不仅如此,优衣库、HM等服装企业还有着凡客难以逾越的高门槛———遍布中国各大城市的线下店面。

“我已经很久没在网上买衣服了,质量还在其次,关键是衣服这东西,真得需要试过之后才知道喜不喜欢。不像数码、家电这些东西,标准化比较强,质量没问题就能用,衣服的个性化太强了。”北京的一位上班族王女士说。

显然,对于王女士这样的用户来说,凡客这样只是依靠线上销售是没有太多吸引力的,它需要线下店面的支撑,保证用户体验的完整性。

线下店面却不是凡客想做就能做的。根据连锁店企业人士的说法,线下店面有很高的竞争门槛,不仅需要商业地产的大力投入,还需要大量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才,即使有了资金,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到的。

精品与低价的矛盾

像小米那样去做产品还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倒不是像小米那样保证货源,而是更好地控制产业链以压缩成本。

以往,做到物美价廉对凡客来说并非难事,因为产品路线走的是中低端。此时,凡客要做的却是“极致单品”,成本上涨是必然结果。以这款“80免烫衬衫”为例,据陈年透露,仅生产成本就在100元左右,还没有算上销售、客服、物流等,但是才卖129元。

而作为竞争对手的优衣库,是高端品牌路线但仍能保持中低端的价位。原因是通过供应链系统的优化,不断提高后台支持能力和销售预测能力,保持产品的较高性价比来吸引客流量,通过薄利多销弥补成本的缺口。

这也是为什么在优衣库的店面中,可以经常看到很多顾客拿着购物筐,像逛超市那样选购衣服的情景。

跟优衣库类似的道理,小米通过产品的高配低价模式,再辅以成功的社会化营销,也创造了薄利多销的条件。另外,小米手机还通过手机配件的销售赚得盆满钵满,以手机为载体的内容营收模式也在探索之中。

有分析认为,凡客“大跃进”的时候几度被传出资金紧张,在烧钱上应该吸取足够的教训,赔本赚吆喝的买卖肯定不会做,至少不会一直做。想要做极致单品并且保持较高的性价比,控制成本是必走之路,但是陈年在发布会上丝毫没有提及这方面。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