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上丝绸之路
投资趋热
来源:中国企业报
沿海上丝绸之路投资趋热
(上接第十九版)
采访中《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升温,广东、福建等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又迎来了进一步打开大门、加强合作的机遇。
泉州是我国唯一获得联合国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近两年泉州体育品牌如安踏、361°以及匹克等均在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取得不错业绩。
9月3日,匹克公关总监刘翔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目前匹克在亚太地区、中东和欧美都有布局,近几年匹克在东南亚、中东地区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我们公司主要是通过和中东等地的顶级体育机构合作,通过品牌投资的方式进入当地市场”。
中国企业积极投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
《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升温,也催热了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
据悉,9月8日—11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将在厦门举行,投洽会重点突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机会、全方位呈现中东欧国家商机,会议将组织150余场项目对接。
近日,2014中国佛山-印尼经贸投资合作交流会在雅加达举行,佛山陶瓷、家具等行业企业家组成的佛山经贸代表团参加。
佛山陶瓷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对佛山陶瓷企业来说是重要的经贸和投资机遇,“东南亚历来是佛山陶瓷出口的主阵地。我们佛山许多的陶瓷厂家已经在东南亚、中东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投资。目前主要是设经销点的方式,未来会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投资,如投资办厂、工业园等。”
“近几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我们佛山的陶瓷企业正努力走出去,到海外投资。”这位负责人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中东是中国产品走向非洲等地的重要中转站,中国企业会加大中东地区的投资。”
另据记者了解,广西北部湾联合钢铁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4亿美元、在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MCKIP)的综合钢铁厂也于8月开工建设。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马来西亚期间,中马双方签署了两国双园联合合作理事会、马中关丹产业园区现代综合钢铁厂项目、关丹港股权转让协议等多项合作协议。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日前表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都希望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合作,也非常希望中国企业家到那边投资办厂、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5月,中国玻纤核心子公司巨石集团在埃及年产8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宣布全线投产,该项目总投资达2.23亿美元,是目前中国在埃及投资金额最大的生产项目。
对于西班牙来说,获得更多的中国投资也成为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2013年11月30日,双汇国际宣布斥资80亿美元收购西班牙肉食品加工企业Campofrio公司。
2013年,圣元国际在法国布列塔尼省卡莱工业园区投资1.5亿欧元建设了法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工厂。
据圣元国际公关部工作人员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这次建厂是为了确保旗下产品的安全与品质而进行的长远投资,对圣元质量是有力支撑,工厂雏形已现,预计明年建成。
中国海工装备水平将得以提升
在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经济学家胡星斗看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能促进中国和丝绸之路沿岸国家经济、文化的共融,实现中国和周边国家和谐相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时还能拉动中国海工制造业的水平。
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胡星斗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重现过去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将中国文明、印度文明、非洲文明乃至欧洲文明紧密联系起来,成为沿岸国家经济和文化交融的纽带。
而在产业和技术层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我国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胡星斗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虽然我国目前在世界上贸易总额第一,但巨型轮船贸易基本被技术发达国家所垄断。“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能大大提升我国的海工装备水平”。
据了解,近两年全球海工市场进入调整期,上半年全球海工产品成交额约为239亿美元,同比下降33%。尤其在高端海工装备市场,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并不具有优势,亟须提高在国际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大同证券分析师张诚也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需要以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等综合性较强的配套产业为基础,这将大大提高我国海工装备的技术水平。“由于海工装备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这将进一步拉动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张诚说。
8月28日,振华重工发布公告称,已与新加坡UDS公司签订了“1+1”艘饱和潜水支持船供货合同,每艘总价近2亿美元。这是振华重工继今年7月中标一艘希腊饱和潜水支持船之后再度获得的一大订单。
振华重工相关负责人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振华重工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成功进入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创造了世界上多个“第一”。
胡星斗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将形成一个海上大型经济圈,形成新的对外开放局面,带动我国出口、物流,加速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