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医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医疗
 

2014年9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策再度开闸社会资本领衔医院并购潮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博

政策再度开闸社会资本领衔医院并购潮

8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抛出鼓励社会资本办医重磅利好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将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等90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实行先照后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事实上,随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详细政策陆续出台,东中西部地区各方资本争相布局投资医院,“抢滩”医疗市场产业链最高点,成为当前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的主要特点。尤其是2013年以来,药品企业、医疗器械、金融基金等多领域资本,纷纷加快新建、收购、托管医院步伐。

大型药企

鲸吞地县级公立医院

在投资医院的大军中,中国的各大药企凭借在医药产业链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断为投资或并购医院开出大单。

2013年下半年,总部位于上海的复星医药,在两个月内先后收购广州南洋肿瘤医院和佛山禅城区中心医院两家大型医院,拉开了社会资本收购医院大潮的序幕。紧接着复星医药联手TPG参与美中互利私有化,将高端医院和睦家纳入旗下,目前,复星手里已经握着佛山禅城医院、南洋肿瘤医院、安徽济民肿瘤医院、岳阳广济医院、宿迁钟吾医院5家医院。

复星医药大手笔刚落幕,北大医疗便透出消息称,收购了贵阳两家公立医院;另一家上市药企康美药业则一口气打包收购吉林梅河口市妇幼保健院、友谊医院、中医院三家县级公立医院。

而医药大鳄华润医疗也不甘寂寞,依靠集团的资本优势并购和管理了昆明市儿童医院、武钢总医院、武钢第二医院、广州三九脑科医院和徐州矿山医院等5家公立医院,并有5家新医院在建。

种种迹象表明,全国不少地区的地市级、县级医院甚至是省会城市的中心医院都长期面临“政策性亏损”的压力。而全国范围内还存在3000家非财政投资的、国有企业投资的行业医院,这些医院不少也基本处在亏损状态。

另一方面,依据医改目标,到2015年,扶持民营医院的服务量达到20%,目前不到10%左右。服务需求的上升还会进一步促进医疗机构数量的增长。因此,瑞银证券董事季序我曾对记者表示,“医疗经费和医保的紧张是社会资本办医最直接的推动力量,目前无论需方还是供方,都需要资金,而财政投入不会面面俱到,所以一定要拓展医疗投资来源。”

中信医疗总经理陈一用也表示,一些地方财政出现困难,急需寻找新的筹资模式支撑医疗运行,同时,地方政府也希望社会资本的进入能改变医院的运行机制。

而对各家药企而言,能够并购一些二级规模以上的地方或企业医院,将极大地改变药企的产业链布局,谁能够抓住这一机会,谁就有可能率先在规模上胜出,继而进行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与品牌的打造。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复星医药、康美药业、贵州百灵和华润三九等几家重磅药企近期又有了新的猎物,接连传出对各类综合性或专科性医院部分或全部控股的消息。

PE/VC偏爱民营专科机构

不同于大型药企并购控股地方医院,红杉、鼎晖、同创伟业、深创投等PE/VC则更加偏爱民营专科医院。根据贝恩咨询公司(Bain&Co)的一项调查,私人股本基金已将医疗业确定为本年度在中国投资的最具吸引力行业。

2014年伊始,医疗服务领域的投资交易罕见的频繁:1月,高端妇产医院安琪儿宣布获得来自红杉资本3亿元B轮融资;而安琪儿的另一家PE投资机构鼎晖,此前还投资了新世纪儿童医院、伊美尔整形美容医院、康宁精神医院3家连锁专科医院。4月,启明维创、新天域、德福资本、凯鹏华盈等7家机构7000万美元投资瑞尔齿科;6月,联想控股以10亿元投资拜博口腔;2013年底,美中宜和也获得来自华平投资等机构超过1亿美元投资。

而近年来PE/VC投资医院的案例,几乎全部集中在民营专科类医院,对此,君联资本投资副总裁杨云霞表示,PE/VC在前期更愿意介入技术壁垒低、服务属性高的子分类,比如:口腔、美容、妇产类专科医院,随后辐射到技术含量稍高的康复、儿科等小专科。

事实上,对于大专科以及综合性公立医院,众多投资机构还是持谨慎态度的,同僚同创伟业副总裁刘益民表示,“公立医院非盈利的属性意味着不能分红,一般的社会资本耗不起,尤其是三甲医院的投资门槛高,动辄数十亿,投资周期长,一般十年以上,最重要的是,目前投资公立医院的退出路径和盈利模式都不清晰。所以目前PE机构一般选择投资民营专科医院。”

对此,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洪山表示赞同,“一老一小,还有专科是比较符合社会资本投资的方向,‘一老’就是老年医疗服务领域,‘一小’就是儿童医疗服务领域,目前儿童就医比较困难。”

根据麦肯锡(McKinsey)的报告,中国的医疗支出约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相比之下日本的支出约为9%,美国的支出近于18%。麦肯锡亚洲的欧高敦(GordonOrr)说:“或许更大的区别是,在中国,医疗服务仅占医疗支出的30%,而在日本和美国要占到70%。”从大健康服务概念切入,不仅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投资机构避开更具资本优势的药企,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一条捷径。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