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6版:残疾人就业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6版            残疾人就业报道
 

2014年9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真色彩:
用真诚和爱心为员工服务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江丞华

真色彩:用真诚和爱心为员工服务

“我虽是个残疾人,但我靠双手养活了自己,我能有今天,离不开真色彩对我的帮扶,让我自食其力。”呼和浩特市真色彩塑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真色彩”)肢残员工王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在这一刻,你会真切地感受到一份工作对残疾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珍惜这难得的机会”

在呼和浩特市真色彩塑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流水线上工人们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正在不停地忙碌着,乍一看你不会想到,在这个公司的158名员工中,包含听力、肢体、智力和综合类残疾人员工数达到133人,占员工总数的84%。

该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饮料吸管的企业,是伊利、蒙牛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日产各类饮料吸管1000万支,年产值达3200余万元。由于公司的生产线为机械化全自动生产线,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不高,所以这里成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示范企业。

在生产车间里,记者与几位残疾人聊起天来,他们对记者说得最多的就是“珍惜这难得的机会”。

王建告诉记者,每个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解决的不仅是自己的生活问题,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在工作中找回了自己的价值。

23岁的王建是呼和浩特市土左旗人,下肢残疾。在真色彩工作他坐着干就行,不会受到肢体残疾的限制。

王建一边干活儿一边对记者说:“前些天我回家了,提前预支了工资,我还给了我奶奶100块钱!”说到这句话时,王建的语气明显激动起来。他说,家里人其实也不靠他挣钱,但他觉得自己还是要自食其力。

王建告诉记者,他的同事张林是个长得阳光帅气的小伙子,曾经因为身体残疾长时间不出家门而变得自闭,通过他的介绍来到这里工作。有了工作以后,张林变得开朗了,爱笑了,而且不管天气多么不好,也坚持来上班。

呼和浩特市真色彩塑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天东告诉记者,通过不断的相处,他对公司员工的表现都特别满意,“他们也许正是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缺陷,所以在工作中投入了比正常人更多的细心与认真。”

据了解,为了实现有效管理,真色彩采用残疾人管理残疾人的办法,提拔个别业务能力强的残疾人员工当班组长、生产部长、副总经理。

“工作的愉悦和生活的充实”

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鸿盛工业园区的真色彩是呼和浩特一家集中安置聋哑人就业的福利企业,也是全市首家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

图书室、电脑室等文体设施的建立也为丰富残疾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创造了条件。从成立至今,企业用真诚和爱心为员工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

今年29岁的翟俊波是地地道道的武川县人,患有听力残疾的他自2008年开始就在呼和浩特市真色彩塑业有限公司工作,除了上班时间,翟俊波最喜欢看书,企业建起的图书阅览室满足了他的读书愿望。

记者尽管和翟俊波沟通有一定的困难,但从他的神情里还是能感觉到工作的愉悦和生活的充实。翟俊波说,以前看各类书籍,他要到市区去购买、借阅,很不方便,自从去年企业建起了图书室和微机室,他们不仅能够就近阅读月刊杂志、动画漫画、小说等各类书籍,还能上网浏览国家大事,与同伴们玩电脑游戏。不仅如此,电影放映室、健身器材以及经常性的文体活动都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呼和浩特市真色彩塑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天和告诉记者,呼和浩特市真色彩塑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饮料吸管的企业,由于生产过程噪音大、工作流程相对简单,适合安置听障残疾人就业。在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企业与每位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全部上了五险,市残联还为员工上了意外伤害保险。由于旗县及周边农村的员工较多,企业不仅为员工免费提供住宿,还每月每人补贴400元饭费,这样一来,残疾职工能够在这里自食其力,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也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负担。

刘天和说,聋哑人与外界沟通主要依靠手语和书写,由于受到听障的限制,对外界的认知程度也受到了影响。为了丰富员工们的文化生活,刘天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建立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微机室、健身室的同时,还鼓励员工发挥特长,通过设置文化长廊、读书评比等活动,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吸纳残疾人就业,为社会减轻了负担,但是企业也承受了不少压力。”刘天和说:“一方面,残疾人的劳动效率比正常人要低20%,另一方面由于视力、听力的原因,造成工厂配件损耗比较严重。此外,残疾人就业也有很多不便,这就需要企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包括工作环境的特殊配备、社保基金的交纳等,都比正常人要付出很多。”采访中,很多福利企业也向记者反映,希望得到社会更多方面的扶持和关注。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