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
多项政策普惠残疾人就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青本报记者江丞华
呼和浩特:多项政策普惠残疾人就业
今年42岁的王荣16岁失明,一度感觉自己没有出路,对未来充满迷茫。在呼和浩特残联的爱心帮助下,他渐渐树立起信心,还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如今,王荣通过努力成立了呼市康宁盲人按摩有限责任公司,解决了很多贫困残疾人就业。面对《中国企业报》记者,王荣动情地说:“从学习、工作、创业,残联一直在给予我关怀。没有残联,就没有我的今天。”
新建12个
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
目前,呼和浩特市全力实施残疾人工作专项工程,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推动残疾人“同步全面小康”步伐。
据了解,市残联今年将继续做好扶贫基地建设,每个扶贫基地投入扶持资金10万元,力争新建12个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00人次。帮助44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增加收入。对1100人次城镇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此外,市残联今年还将通过资金扶持、贷款贴息、岗位补贴等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等的就业规模。举办残疾人就业招聘会,实施岗前培训等,千方百计增加残疾人就业,今年新增城镇就业800人。
今年年内,赛罕区、托县、和林县、清水河县和武川县要完成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并通过自治区验收。
用法律与爱心
保障残疾人就业
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2012年,呼和浩特市城镇新安置残疾人就业达3100人,332名残疾人在社区公益岗位就业,并代缴了养老、医疗、失业及工伤四项社会保险。2013年5月,又启动了呼和浩特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项目,将残疾人从业脱贫与创建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相结合,逐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自食其力、脱贫致富,确保残疾人受益。
呼和浩特市残联理事长郎曙敏对记者说:“残疾人是弱势群体,身体条件限制多、受教育程度低、没有专业技能,这是残疾人就业难的根本。”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残联及相关部门为残疾人就业做了大量工作。
以《呼和浩特市残疾人保障条例》出台为例,该条例明确了有关残疾人就业的扶持政策,为贫困残疾个体工商户养老保险进行补贴,为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建立智障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阳光家园,出台各项优惠措施,为残疾人就业找到了出路。
同时,呼和浩特市残联进一步完善了就业扶持、超比例补贴、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等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300名贫困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得到了50%的养老和医疗保险补贴。
完成年度
培训任务的183%
“残疾人就业需要法律与社会的爱心‘联动’,在保证法律威力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动员社会爱心力量。”郎曙敏如是说。
2013年以来,呼市残疾人工作以残疾人五个专项工程为抓手,努力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残疾人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残疾人在享受普惠政策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多实惠。
市民史珺收入较低,一个人要供养有残疾的孩子上学,还要承担租房费,生活十分困难。孩子考上大学后,由于没能及时交清学费,十分自卑,学习也因此受到影响。
新城区残联了解到史珺家的情况后,及时给予了2000元的救助,解了燃眉之急。在孩子上大学期间,每年残联2000元的救助和国家贴息的6000元助学贷款,解决了其学费和住宿费。
记者了解到,2013年,呼市残联还实施了残疾人就业扶贫工程,安置残疾人就业800人。
此外,该市残联还大力促进城乡残疾人就业和创业,为113名贫困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缴纳养老、医疗保险,并给予补贴46.8万元。开展残疾人培训5670人,完成年度培训3100人任务的183%。
同时,《呼和浩特市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出台,更是建立了小金瓜、精品马铃薯、无公害蔬菜等10个特色种养殖残疾人扶贫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