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物流汽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物流汽车
 

2014年9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迟到者”亚马逊杀入海淘市场前景堪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宋笛

“迟到者”亚马逊杀入海淘市场前景堪忧

从2013年多家电商、物流巨头进入海淘市场以来,这块以往以个人代购为主的分类市场就呈现出了前所未有风涌之势。

而近日亚马逊的高调入场,让这一分类市场的竞争态势更显激烈。8月20日,历来在中国市场略显保守和低调的亚马逊宣布将在上海自贸区内投资建立亚马逊中国国际贸易总部,并将实现美国亚马逊网站商品对中国市场的直邮。

海淘成主力业务

海淘市场的兴起似乎让这一个国际电商巨头在中国十年略显无所适从的日子结束了。

在宣布进入海淘市场的前一天,即将接任亚马逊中国区总裁的葛道远曾介绍了亚马逊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其中就包括从国际市场直采商品的国际精品馆,这也意味着“海外产品———中国销售”的模式将成为亚马逊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此次亚马逊选择了上海自贸区作为其海淘业务开展的核心区域,上海信息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其业务开展的合作伙伴,同时在自贸区建设的还有亚马逊的大型仓储设施。

未来亚马逊的海淘业务实现将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直邮模式,即在亚马逊网站上直接订购海外商品,而承载这部分物流的是海外物流公司。另一种是中转自贸模式,即亚马逊提前将海外商品购入,储存在仓库中,同时在亚马逊官网上开辟专门频道,由消费者购买。承载这一部分物流的是亚马逊国内的自营物流体系和国内第三方物流公司。

据了解,亚马逊此次开展海淘业务并非突然之举,在公司内部已经做了长期的准备。在今年6月时,亚马逊就与上海信投旗下的“跨境通”平台进行了合作,开展了直邮业务的试单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熟练整个报税、通关的流程。

整体环境不容乐观

从时机而言,亚马逊此次进入海淘市场的时间点与其历来的风格相符,总要略晚于开拓者的脚步。

在上海信投公司合作的自贸区跨境电商企业的名单上,包括“1号店”、香港大昌行、韩国现代百货集团等多家国内外电商企业都赫然在列。而天猫、苏宁、京东商城也都早早辟有海淘频道,甚至顺丰、申通等国内快递企业也都开始试图通过海淘这一分类市场完成从第三方物流向上游的转型。

对于亚马逊而言,迟到一些并不会掩盖掉其在跨境电商方面所具有的一些优势。

目前,亚马逊在全球销售总额已经超过600亿美金,拥有6000万商品种类,仅在近期亚马逊中国国际精品馆中展示的商品,就超过了13000件,来源国家达到27个,虽然受制于进口的相关政策和商品市场因素,这些商品并不会全然进入直购类目,但其对海外电商市场的极大掌控能力无疑是其进军海淘市场巨大的先天优势。

但同时,在目前国内电商的竞争中,亚马逊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2012年以前,在自销B2C领域市场份额中,亚马逊基本能保证在前三的行列中,而在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中可以发现,2013年亚马逊已经被易迅网后来居上,市场份额跌出前三名。

生鲜冷链或后继而上

跨境电商作为电商门类的一种,对物流相较于一般电商门类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亚马逊对于物流这一问题显然是有备而来。目前亚马逊中国在国内已经建成13个大型仓储,总面积已经达到了80万平方米。京东目前在国内的自有仓储面积超过了100万平方米,但据艾瑞数据显示,京东在自销电商的市场份额超过了45%,而亚马逊市场份额仅有不到6%。

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物流建设投入了其在其他市场从未有过的精力。亚马逊中国区前CEO王汉华曾表示,亚马逊在中国建立了美国本土之外的最大的物流系统,而中国市场也是亚马逊第一个亲手建立配送系统的市场———在其他地区,亚马逊往往选择只掌握仓储环节,而具体的配送环节会选择与第三方进行合作。

近期,亚马逊在生鲜电商和冷链物流方面的频频动作也被视为其向跨境电商进军所做的准备。

在今年5月,从未在国内市场进行过任何投资的亚马逊选择了一家生鲜类电商———美上海美味七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其投资的目标。

这家以上海和苏州为根据地的电商平台以提供生鲜商品和相关配送业务为主,在配送方面实行的是颇有“亚马逊风格”的一日三送方式。

作为在华的第一笔投资,亚马逊选中了一家生鲜电商平台并非偶然之举。据了解,在亚马逊将要退出的国际精品馆中,食品是主要类目之一。而不论是跨境生鲜电商还是中转自贸生鲜电商,对于冷链物流的要求都是极高的。

亚马逊在美国诸多城市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冷链配送系统,而其在国内缺少的是一支本土化的队伍和符合中国市场的冷链模式,从这个角度而言,美味七七作为紧靠其海淘中心上海自贸区的生鲜电商平台,对于亚马逊试点跨境食品电商无疑具有相当的助益。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