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物流汽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物流汽车
 

2014年9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游押款严重物流企业资金链普遍偏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宋笛

上游押款严重物流企业资金链普遍偏紧

在近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1—7月中国物流业的相关指数中,物流企业资金周转率持续走低,第二季度物流企业资金周转率继续下降,低于第一季度3.5个百分点。

实际上,进入2014年第二季度以来,物流企业整体的资金压力就出现明显提升的情况,在4月时一度低至47.6%,较3月下降5.1个百分点。物流企业资金紧张的现状即来源于整体银根紧缩的环境,同时与包括金属物流、干线物流和快递企业等普遍存在的上游企业的押款问题关系甚大。

“预付货款”

压垮金属物流企业

对于上游企业拖欠款项这一问题,裕远物流应该感触颇深。

作为马钢旗下全资子公司,2011年成立注册资本达到2.7亿元的裕远物流在仅仅经营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于2014年8月初宣布破产。而直到破产前,裕远物流仍然深陷于与上下游企业间的债务官司难以自拔。

从2012年开始,运营仅一年的裕远物流就开始感受到了上游企业拖款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在这些款项中,主要的部分是替企业预付的货款。

而正是在2012年,钢贸市场潜伏的各种风险一并爆发出来,多家企业因物流偿还银行贷款被起诉,在整个行业低迷的背景之下,裕远物流被拖欠的款项也同样迟迟难以讨回。

据了解,裕远物流曾付诸法律手段以求要回欠款,在近年间,裕远物流相关诉讼达到23起,涉及合同40份,涉及金额达到8亿元。

这些欠款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裕远物流的资金压力,上游款项未结,裕远物流也就难以向下游支付款项,因此,在被欠款的同时,裕远物流也背负了巨大的债务。据了解,裕远物流负债最高时超过了7亿元。

在巨大的债务压力下,裕远物流的资金链也彻底的断裂。在今年第一季度,裕远物流净利润亏损4.46亿元,经营已经难以为继。8月,马钢发布公告,表示裕远物流被裁定破产。

据记者在马钢方面的了解,裕远物流的破产一方面源于钢贸市场整体形势不好;另一方面与企业在钢贸质押操作中承担了本因由上游承担的资金风险不无关系。

干线、配送企业资金吃紧

而对于一般的干线物流企业来说,虽然预付货款的风险较小,但在物流运费环节却也免不了承担上游押款所带来的风险。

国内一家大型综合物流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干线物流里,上游拖延付款是普遍现象,而进入2014年,这一情况变得更为突出。

据其介绍,目前上游企业普遍的付款周期在一个月以上,特别是在进入到2014年后,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部分付款周期可能达到三个月。而这些在整个行业,90天的付款周期并不算长,在大型设备运输中有甚至押款时间长达1年。

“现在大型物流企业单笔金额较高,几十万一百万元的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而这么大的金额,压上几个月,对物流企业的资金压力是非常大的,更可怕的是,有些企业到付款期后,只给一个承兑,等于又是进入了一个拖延期。”该负责人表示。

这也是目前一些物流企业宁愿不收任何手续费用,帮企业代收货款的原因———减轻自身资金压力。

同样的困境,也出现在了一些快递企业中。

北京一家快递企业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电商押款的现象也很严重,许多企业长期被电商押款,而对于这些快递企业,资金的周转需求要更高于一般的专线企业,因此,许多企业被逼无奈,只得老板和老板家属都人手几张大额信用卡,用以周转资金。

对于这一现象,这位负责人用了“刀头舔血”四个字来形容。

无序竞争导致话语权缺乏

从干线到配送,资金的压力在整个行业链条上都普遍存在着,减少资金风险本应成为物流企业的重中之重,但事实却并不如此。

据了解,目前在中小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不接受押款,就接不到大单”,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业务,物流企业不得不接受上游的押款周期。

在银根宽松的时候,物流企业尚有诸多的方法可以缓解资金上的压力,上游企业也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再押款周期结束后进行支付。但在近半年的银根紧缩的前提下,大型物流企业还有周转的空间,中小物流企业凭一己之力已经很难完全承担以往的模式所带来的资金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近半年来,包括长沙、武汉等中小物流企业集聚地多次出现物流企业倒闭或跑路的原因。

从整个行业形势而言,物流企业被迫接受上游转移资金压力的原因也非常明显,无序的竞争和核心竞争力的缺乏,让整个行业都缺乏话语权。

越是缺乏话语权的物流企业,这一情况越是严重。据记者了解,目前物流企业中,大型设备运输企业的被押款问题最严重,在这一行业里,上游企业数量少,规模大,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在部分大型设备物流企业里,甚至有拖欠超过五年的运费未结。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