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2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第32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4年8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开滦探索发展煤炭生产服务产业

发挥自身优势应对资源枯竭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玮英

发挥自身优势应对资源枯竭百年开滦探索发展煤炭生产服务产业

资源枯竭,是资源型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对已有130多年煤炭开采历史的开滦集团来说更是如此。然而,“因资源枯竭而衰退是煤炭企业的宿命”之说,在开滦荆各庄矿被推翻。

在客观条件限制和煤炭行业经济形势持续下行的双重夹击中,荆矿公司顾大局、高站位、勇担当,不等不靠,内挖潜力,凭借老煤矿企业优势力量外闯市场,由2010年亏损2亿元到2013年零上运转,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四年努力迎来零上运转

开滦集团荆各庄矿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令人咋舌的。

走进荆各庄矿的大院,无法将煤炭业的萧条败落联系起来。道路两旁,绿树成阴,鸟语花香;职工宿舍,干净整洁,温馨涌动;办公楼内,秩序井然,忙碌而充实。这里到处显现出一派生机并且充满活力的景象。

截至2014年7月底,开滦荆各庄矿参与对外创收的员工达到了1114人,占全矿在册职工总数的28.7%;对外创收收入以几乎每年翻一番的速度不断增长,2013年达到了1.46亿元,超过了矿井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企业利润也以每年减亏数千万元的幅度不断攀升,实现了从2009年的亏损两亿元,到2013年零上运转的历史性跨越。

事实上,在开拓外部市场的第一年,2010年,荆各庄矿对外创收就已经实现了1770万元。而这几年荆各庄矿走南闯北更是为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夯实了基础,以迎接未来更加残酷激烈的挑战。

一组数据则是最好的诠释。荆各庄矿单位制造成本、综合成本分别由2010年的267.91元/吨、330.52元/吨下降到2013年的257.55元/吨和229.63元/吨。企业利润逐年递增:2010年-2.18亿元,2011年-1.29亿元,2012年-9760万元,2013年,实现零上运转,盈利62万元。

一路走来,由开滦集团荆各庄矿业分公司经理王学俊带领的团队所考察范围已遍布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辽宁、贵州等地的数十家企业,累计行程12万多公里,相当于绕了地球3圈。一望无垠的内蒙古草原、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人迹罕至的高山峡谷、风沙肆虐的荒滩戈壁,都留下了他探索前行的汗水和足迹。

如今,荆各庄矿先后与甘肃红沙岗矿、甘肃刘园子矿、山西胜利煤焦、山西华烨煤业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还承揽了开滦集团内部八个矿的综采、掘进、开拓、综采安拆等工程,对外创收之路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宽广。

自谋出路寻求发展

提及初衷,只是为了给荆各庄矿4000名职工谋“生路”、找“活路”。而这最质朴的想法却铸就了荆各庄矿一片新天地。

2008年,已经开采了30年的荆各庄矿,可排产储量仅剩下了几百万吨,最多只能再维持三到五年,每年的亏损都徘徊在2亿元左右。

按照资源型企业的周期规律,矿井进入关井倒计时,企业陷入生存发展窘境。面对渺茫的前途和严峻的局面,很多人开始谋划自己的出路。

对此,王学俊认为,“荆各庄矿拥有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既是开滦集团的宝贵财富,又是4000多名职工安身立命的基础、养家糊口的依靠。因此,荆各庄矿绝对不能再走关井闭坑、人员分流的道路,这必须成为我们这届班子研究工作、谋划思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困难困难,困在家里更难;出路出路,只有走出去了才有路。开滦集团作为国有大矿,拥有管理、技术、人才等许多优势,只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大力开发外部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就一定能够达到和保持零上运转的底线目标,最终探索一条资源枯竭矿井的转型发展之路。

于是,在分析了内外环境后,荆各庄矿决定发挥管理、技术、人才优势,在稳定本部经济的基础上,到外部市场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目前来看,发展外部市场,已然成为荆各庄矿最好的选择。

从2010年开始,该公司按照“立足开滦、开拓西北、走向全国”的对外发展思路,以百年开滦和荆矿公司多年锤炼的管理、技术、人才等非物质资源为核心竞争力,通过良好的采矿生产服务,积极向社会市场拓展。

来之不易的第一单

万事开头难,同样适用于荆各庄矿。

对于荆各庄矿来说,虽然外部市场上的机会很多,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要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合作伙伴,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了能够成功地迈出第一步,荆各庄矿对多处矿井进行实地考察,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2010年3月,荆各庄矿获得了太西煤集团有意请人托管红沙岗矿的信息。于是,相关人员立即驱车2000多公里,赶到了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太西煤集团总部。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红沙岗矿距离总部还有500多公里。而这500多公里完全是沙漠公路,几乎看不到人烟。并且,当时鹅毛般的雪片肆无忌惮地漫天飞舞,有的路段还刮起了遮天蔽日的沙尘暴。回忆当时的心境,更多人选择用失落与无奈来形容,但是他们没有退缩。

经过多次考察、互相了解、艰苦谈判,2010年5月20日,荆各庄矿与太西煤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始正式托管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沙岗矿。随后,首批20名先遣队员顺利抵达,开拓、掘进、综采队伍也陆续进入。人员最多时,在红沙岗矿工作的荆各庄矿职工达到了600多人;产量最高时,红沙岗矿的月产原煤达到了10万吨,等于是在大西北又再造了一个荆各庄矿。

荆各庄矿的转型发展,仅靠一个红沙岗矿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多点开花、全面突破,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做到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做大煤炭服务产业

荆各庄矿的走出去也着实迈出了开滦集团转型煤矿专业化服务领域的第一步。

荆矿公司四年多的发展实践和巨大变化说明,一个企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一个高瞻远瞩、勇于担当、勤奋务实的好班子,一支与企业同甘共苦、执行有力、敢打善拼的好队伍和一个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开拓创新的好思路。

同时,也再一次证明: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荆矿公司,领导班子的责任意识和员工队伍的拼搏士气已经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四种精神,即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的进取精神;知难而进、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出实招、重实干、求实效的务实精神。这四种精神,正是荆矿公司在逆境中求新求变、得以实现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开滦集团应对当前困难局势,打赢扭亏增盈攻坚战的力量源泉。

经过近几年的转型发展,开滦集团的现代煤化工、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非煤产业在企业中的经济比重已经超过80%,走出了一条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基于荆各庄矿的成绩和经验,今年上半年,开滦集团决定,组建开滦集团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百年开滦的品牌影响力,整合开滦集团130多年来在煤炭矿井建设、生产领域中的技术、管理及专业人才团队等方面的优势资源,面向社会市场提供矿井生产管理、矿井建设及大型矿井改扩建、矿井技术服务、矿井专业化服务及工程监理等高端服务,进军煤炭生产服务产业。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