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汽车周刊
 

2014年8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策为新能源“开道”
上汽捅破市场天花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谢育辰

政策为新能源“开道”上汽捅破市场天花板

河北石家庄公安部门采购了100辆荣威550plug-in作为警务用车

“当你需要越来越快的马车之前,汽车也许在另一个技术和文明层面上逆袭。”《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所指的逆袭正发生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上。

率先完成在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个领域全面布局的上汽集团,随着我国政策逐步放开,新能源汽车将进入市场的爆发期。“上汽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一定跻身国内第一阵营。”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把眼光指向了新能源汽车的头把交椅。

政策利好不断

近日,在2014年汽车蓝皮书发布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指出:“未来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制定都将会以市场为主,特别是新能源领域。”

在“十城千辆”尴尬收场之后,再次引发各部委对新能源汽车的思考。面对我国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相对成本较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公告》称,自今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将免收车辆购置税。如此一来,在消费终端刺激了私人市场的购买。

以上汽旗下的荣威E50电动车为例,其官方指导价为23.49万元,按照北京地区的补贴标准,车主将拿到总共6.65万元的补贴费用,加之上汽让利2.56万元,因为减免购置税最终消费者只需花费14万元,并且享受北京新能源专用摇号指标。

“因为价格不足15万元,新能源摇号中签率近100%才让我最终决定购买新能源汽车。”北京博瑞祥程上汽4S店里一名潜在车主告诉记者。除此之外,为了解决充电难等问题,上汽北京地区购买荣威E50的车主可以免费获得充电桩、一年用电补贴以及一根免费的充电专用连接线。

破除地方保护

在刺激终端消费的同时,政府把整治的重点指向了制约新能源汽车多年的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一直是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坚冰,此次国家政策的出台为新能源汽车扫清了路障。”上汽新能源汽车相关人士指出。

地方将实行与国家一致的补贴政策,对比较为开放的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北京市场。北京市公布的两期享受地方补贴企业仅有6家,共有7款车型,特别是之前插电式混动并不享受地方补贴政策,北京市场也成了上汽荣威550插电混合动力轿车的“心病”。

上海、深圳等地区荣威插电混动550已经供不应求。“现在上海这边还有1000辆荣威插电混动550的订单没有交出,如果政策落地,那么我们将第一时间在北京市场铺货,产能是我们目前解决的首要问题。”上汽新能源相关人士介绍。

目前上汽已经授权北京5家荣威品牌经销商,按照北京新能源汽车市场准入的要求,五家经销商“两快三慢”的充电桩等设施,已经全部建设完毕,并可以对外开放。届时,荣威550插电混合动力将继上汽新能源汽车E50之后,又一款新能源车型在京开售。

新能源“弯道超车”

上汽在新能源领域用5年布局了60亿元的投资,构建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体系,具备了相对成熟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向市场投放了包括荣威E50纯电动汽车、荣威550PLUG-IN在内的多款新能源车型。

多项利好政策的出台,对私人市场和公务车采购市场,都注入了一剂兴奋剂。据悉,河北石家庄公安部门采购了100辆荣威550plug-in作为警务用车。不仅如此,荣威新能源车型此前曾多次亮相于“两会”、青奥会、海关总署等场合。随着政府采购向自主品牌开放,越来越多的品牌和车型进入了政府公务车采购清单。

数据显示,之前公务车市场在整个汽车市场中占比不到5%。为此,近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明确规定至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这样一来,就明确了公务用车新能源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行业分析师认为:“与传统汽车不同,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合资企业几乎站在了同一水平线上,国家政策的扶植有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

面对利好政策的不断加码,陈虹开始提前布局上汽下一轮新能源汽车的蓝图。据悉,上汽集团新一代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将翻倍、百公里加速在10秒以内,成本低于现在的微型电动车荣威E50;下一代荣威550混合动力轿车,不仅百公里油耗降至1.6升,且电池成本将降低一半。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