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1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1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4年7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央企要勇于向自身问题开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孟书强

央企要勇于向自身问题开刀

年中时刻,又到了央企向全民交上半年答卷的时候。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企累计实现利润1.2万亿,同比增长8.9%,总体来看,利润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近两个百分点。但还有近1/3的央企和近一半省份的地方国企利润总额负增长或亏损。

应该说,这样的业绩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说其在情理之中,是因为整体经济形势依然不乐观,一些央企集中的行业整体不景气;近年来企业经营管理成本也是高企不下;一些央企前些年一味追求上规模,累积下的过剩产能尚未解决,这些不免都影响了央企上半年的业绩单。说其在意料之外,是央企的利润增速也在下滑,这对仍承担着保增长重任的央企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之重。

最近,国资委在京举办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培训班,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安排下半年工作。在培训班上,国资委主任张毅强调,央企和地方国资要以自我变革的勇气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简言之,即央企要敢于和勇于向自我开刀。央企利润增幅明显下滑,固然有外在经济形势和环境不佳的客观原因。但究其根本,解决部分央企亏损老大难还在于直面自身问题。

就在十多天前,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了“四项改革”试点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在央企开展“四项改革”试点工作的各项情况。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组、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及向央企派驻纪检组试点等一系列革自己命的举措成为改革重点。国资委特意强调“四项改革”试点不设时间批次和期限,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改革的深入,将逐步转为日常改革推进工作。对于部分深陷亏损泥潭的央企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当然,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部分央企能否真正把这些改革落在实处,理顺市场机制,释放企业内在活力,为企业扭亏为盈,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趟出一条新路。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今年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但现在来看,情况并没有预计的那么乐观。尽管一些央企在政策驱动下,释放出部分“混合”的诚意,但直到目前似乎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接招的民企屈指可数。有舆论质疑央企是否趁“混合”的机会把“鸡肋”甩给了民企,把“肥肉”留给了自己。更有民营企业家担忧现在和央企“混合”可能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声称若不能控股,绝不踏足“混合”领域一步。

实事求是地说,民营企业家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央企先天性国之长子的地位,一些国企凭借政策优势强行吞并民企的个案造成的后遗症,都让民企在考虑和包括央企在内的国企“混合”时不得不三思后行。所谓种好梧桐树,凤凰自然来。欲取得混合所有制更大范围地铺开和更大程度的提升,央企必须放下自己国之长子的架子,勇于向自己开刀,放弃一些既得利益,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确定合适的股权结构,在制度设计上确保民营企业“混合”之后的话语权,让民企真心实意愿意和央企“混合”,而不是仅有个别企业怀着一种“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心态和央企三心二意。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央企的实力和民企的活力汇聚的企业竞争力,并为那些亏损的央企扭亏为盈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前些年央企的顺风顺水,也让一些央企习惯了大手大脚的日子。在一味追求规模扩张的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成本意识亦不足,导致央企当年超常速的规模化发展成为今天的过剩产能以及高企不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成本。这也是今天一些央企持续亏损的重要原因所在。如何根除这种家大业大,“多花点不算花,少亏点不算亏”的思维,真正把成本降下来,把效益提上去,把企业目标真正转移到做强做优上来,关乎着央企能否在下半年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当然,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触动一些既得利益,让一些央企管理层和员工不再像以前那么“舒服和随意”。这意味着降低成本,提质增效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向自己开刀,刮骨疗毒的过程。

7月份即将过去,今年留给央企的时间已经不多。如果上半年的严峻形势加之国资委的改革督促,使得央企能真正认识到自身问题,勇于向自身问题开刀,这未尝不能成为央企的一次改革契机。(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