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全球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全球化
 

2014年7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复星国际多个项目被“截胡”
东方巴菲特被指“不成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复星国际多个项目被“截胡”东方巴菲特被指“不成熟”

随着复星国际对交易的胃口越来越大,这家有志成为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公司开始面临着资本主义式的竞争。王利博制图

从珠宝商到银行,从房地产到保险,从影视院线再到食品饮料,行业几乎无所不包;从中国到海外,从亚洲到北美,从美洲到欧洲,地域横跨亚欧美三洲。近几年,作为一家业务覆盖医药、房地产开发、钢铁、矿业、零售、服务业及战略投资领域的民营集团,复星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国际”)投资并购的脚步在全球飞奔,触角更是深入到从制造到民生的各个领域。

然而近日有外媒称,随着复星国际对交易的胃口越来越大,这家有志成为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公司开始面临着资本主义式的竞争。

复星国际密集海外投资

复星国际官网上,“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的口号格外醒目。这正印证了复星国际密集的海外投资动作。

《中国企业报》记者梳理发现,2013年以来,复星国际及旗下基金完成了多个海外投资项目,其中包括以7.25亿美元拿下美国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投资5500万美元成为美国女性时装奢侈品牌St.John第二大股东、投资2.2亿美元收购从事医疗美容器械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的全球医疗科技公司以色列的AlmaLasers等。

数据显示,复星国际2013年共投资101个项目,实际投资金额超过300亿元,投资地区扩展至美国、英国、日本、以色列、意大利、法国、希腊、马来西亚等多地。仅2014年以来的半年多时间,复星国际在海外的投资并购案例就多达数起。

1月,复星国际以10亿欧元收购葡萄牙最大险企储蓄总行保险公司旗下部分保险业务80%股权。5月15日,复星国际宣布,已完成收购日本IDERA资产管理公司98%股权。6月,复星国际投资美国影视制作公司Studio8,成为继万达集团收购美国AMC院线之后中国资本进军好莱坞的又一经典案例。

近日,复星国际再传海外投资新闻:复星国际与西班牙著名火腿及酒类制造商Osborne集团签署战略联盟,将通过旗下管理的中国动力基金,投资Osborne集团。

复制巴菲特投资模式

复制巴菲特投资模式,致力成为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已成为复星国际公开的目标。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此前曾坦言,“全球最优秀的投资机构,特别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标杆。”

然而,业内专家表示,复星在打造巴菲特模式的过程中并非没有困难。

据了解,在巴菲特的产业中,作为核心业务的保险服务于投资。巴菲特整个投资资产的70%来自其保险业务。

而早在2012年底,复星保德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上海开业当日,郭广昌就表示未来复星将拿出更多的精力打造以保险为核心的金融服务板块。

“公司之所以布局保险业务,目的是借助保险业务提供的大量现金流,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在并购之路上更加畅通无阻。”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

然而就目前的整体情况而言,复星国际与“巴菲特模式”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

通过数据分析,《中国企业报》记者注意到,2014年上半年在完成对葡萄牙保险项目的并购后,复星国际的保险业务占总资产的规模由2013年的3%骤升至39%。即使如此,复星国际与巴菲特保险业务占总资产70%的资金配置相比,双方还有一半的差距。

遭遇现实挑战

《中国企业报》记者发现,复星国际看似攻城拔寨的海外投资背后,却有着失利的经历和现实激烈竞争的挑战。

以最近的两个月为例,复星国际多个此前被爆炒的项目被“截胡”:今年6月,复星国际在竞购韩国保险商LIG保险公司中,最终败给韩国国内银行KB金融集团。

7月初,复星国际的一个重大投资项目遭遇来自意大利竞争者的强有力挑战。事情的缘起,是意大利投资者安德里·博诺米发起一项收购要约,拟收购法国度假村集团地中海俱乐部的控股权。而此前复星国际已与投资公司Ardian联手收购地中海俱乐部的剩余股份,意大利投资者的出价远超过复星国际与Ardian的出价,业内人士认为,这很可能会带来一场竞购大战。

而最新的一起竞购失利案件,则是7月19日《福布斯》杂志出版商福布斯传媒集团宣布将自己的大部分股份出售给总部位于香港的IntegratedWhale媒体投资集团。而在今年2月,复星国际就向福布斯传媒发出收购要约。

对此,郭凡礼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复星国际存在缺乏经验、面临国际竞争对手的强力挑战等问题。“与国际巨无霸的投资集团相比,复星国际存在明显的不足。复星国际没有长期深入跟踪国外政策经济发展形势,缺乏经验,涉入的风险性较高,且没有做好风险的应对措施。”

专家还指出,相比伯克希尔·哈撒韦,复星国际仍然是“规模小很多,也更加不成熟”的企业,其信用状况相比淡马锡控股等其他亚洲投资控股公司而言也更弱。这影响到复星国际的国际化进程。

而就复星国际本身而言,除了上述面临现实困难之外,还有就是人才不足的问题。

7月23日,复星国际品牌发展总监王旭东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复星的全球化挑战主要还是在人才方面,需要更多更优秀的全球化人才加盟复星。”

对此,郭凡礼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不仅仅是复星国际,对在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而言,人才不足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短板。

“人员储备跟不上企业海外并购的需要,管理融合度不高、在进行并购时往往按照中国的思维模式和游戏规则尽职调查和谈判等困难。”郭凡礼说,“这需要改变思维模式,熟悉当地的经营环境,与对方很好地建立互信基础,将大大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