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消费电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消费电子
 

2014年7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于高校空调市场的抢夺,却是一场“功夫在诗外”的较量。无论是新增市场,还是细分市场,比的不是低价格,而是高品质、好产品、优服务。

抢夺高校市场,空调巨头拼什么?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文剑

抢夺高校市场,空调巨头拼什么?

今年以来,当宿舍装空调成为吸引考生报名的重要筹码时,高校已成为空调巨头们争夺的战略要地。数据显示:最近几年,高校空调市场需求呈现出放量放涨的势头,有望给整个空调产业带来百亿级的新增量市场。

不过,面对高校这个正在兴起的增量市场,不只是存在着对空调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制冷制热效果等更为苛刻的要求,还面临着来自消费群体的需求多样性和操作多样性等拷问。空调企业真的准备好了吗?

空调迎来新市场

7月15日,美的空调成功中标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7200套学生宿舍空调工程采购项目。此前,美的空调还成功中标了位于珠海的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1800套空调采购项目。

从当天上午得到中标结果,到当天下午1点,首批中标的美的空调就送到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虽然美的空调总部所在地顺德与珠海两地距离不足100公里,但从成功中标到空调送达现场,在半天时间内就宣告完成,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美的空调对于高校空调市场的重视以及对这一特殊市场形成的强大服务体系。

截至今年6月底,美的空调已连续中标全国200多校的高校空调招标项目,分布广东、四川、湖南、河南、安徽、上海、北京、重庆等十多个省市,销售规模突破40万套。这一规模已超出一家三线空调企业全年产销量。

这只是今年以来,空调企业争夺高校空调市场的一个缩影。包括海尔、海信、奥克斯、志高等国内主要空调企业,均在今年以来的高校空调市场上有所斩获。无疑,这也成为今年以来,空调市场在中国家电产业整体下滑通道中录得“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在知情人士看来,“早在多年前,高校空调市场已经零星释放,很多企业也都开始关注这一市场。但是今年以来高校空调呈现出集中爆发的态势,特别是安徽等不少省市都开始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等方式,强势推动空调全面进入当地高校,市场迎来全面爆发期。”

大企业的盛宴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当前的高校空调均是通过各地政府的统一招投标,不仅需要对企业的综合实力、安装服务能力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还对产品的种类、价格、性能等关键性指标也有非常明显的要求。所以,只要有美的等大企业参与的招投标,基本上第一轮就意味着中小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

对于企业来说,高校空调市场的抢夺,除了综合实力的博弈,关键还在于产品力和服务力的较量。产品力正是近年来美的空调实施“精品战略”所追求的目标。在美的空调的定义中,精品首先是一个态度,其次才是一个体系。绝对不能满足于靠单一“价格”或者“概念”因素吸引关注,而是外观要时尚高档,整体能效要高,基本冷热性能要出色,功能要受消费者喜爱,长期可靠性要高。

同时,在服务力的打造上,美的空调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安装服务团队,提供包括前期的专业咨询、勘察和设计,过程中的安装施工质量监控保障措施。同时,公司分布在全国的1.5万个服务网点和600家大型服务中心以及1.8万人的服务人员和技术工程师组成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24小时的柔性服务。

抢的还是潜在主流消费群

现在来看,高校空调不只是短期内带来了一个百亿级的新增市场,还将在今后长达10年甚至20年内为中标的空调企业培养大量的潜在消费者。

这对于空调企业来说,竞争的关键就在于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能否真正满足高校空调市场直接受益者———学生和老师的需求。

对此,美的空调相关人士就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参与高校空调招标,绝不能为了中标,一味地拿低价的产品去竞争,而是通过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在潜在消费群体面前塑造品牌力。”

无疑,对于高校空调市场的抢夺,却是一场“功夫在诗外”的较量。面对今年以来的互联网智能化浪潮,美的空调专门成立了消费者研究互动中心,通过社会化媒体开展“一度电为中国降温”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并与阿里巴巴联手开拓智能空调市场。

日前,美的空调就凭借“ECO节能技术、物联网技术、除PM2.5,快速制冷热、23分贝极致静音”等领先科技和产品优势,旗下“誉驰、尊行、旋耀、凡帝罗”4款挂机、6款柜机产品入选“2014年度智能家电产品领袖榜”,“悦弧、天行”两款产品获得“2014年度消费者最喜爱家电产品领袖榜”,完成了产品科技创新与消费个性化需求的精准对接。

这也给国内空调企业在新兴市场的拓展提供了一个启示:无论是新增市场,还是细分市场,比的不是低价格,而是高品质、好产品、优服务。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