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产业公司
 

2014年7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丝路引爆投资企业无限想象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郝帅宋笛

新丝路引爆投资企业无限想象

驼铃声声一度中断了2000年,丝绸之路串起的繁华盛景淹没在历史中。如今,这条“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终于等到了春天。

7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赴甘肃等地调研丝绸之路建设情况后称,要扎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往前推4个月,这一战略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牵亚太经济圈,西连欧洲经济圈,站在甘肃往西看,前面是直达欧洲西海岸的广袤市场,身后是东起沿海、途经中部的腹地,一条横跨亚欧的条带形经济区跃然纸上。对此,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对记者称,兰州甚至整个甘肃进入了战略发展的政策叠加期。

失意的十年

实际上,这是一盘比想象更大的棋。记者多方采访获悉,新丝路的意义远不只发展区域经济那么简单,更不是点对点的优惠政策输送,而是在国家多年开放东部沿海经济陷入瓶颈危机之后,前队变后队转向,西部成了新的开放前沿。

一旦黄河源头成了入海口,能源优势逐渐枯竭、经济体量全国倒数、十年西部大开发获益有限的甘肃,想不兴奋都很难。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直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事实上,抛开结果看过程,甘肃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并不慢,尤其是新的主政者走马上任后,经济一直在试图后发赶超。2013年,甘肃省GDP为5020亿元,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00亿元,增长40%。这一成绩单在全国都名列前茅。奈何历史欠账太多,加上得到的实际优惠政策也不突出,甘肃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甘肃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罗哲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分析称,西部大开发实质上是为了缩小东西部的差距,但区域经济优惠政策撒芝麻铺开后,针对西部的政策红利被摊薄了,西部市场竞争力发挥不出来,结果东西部经济实力仍在继续拉大。

客观讲,甘肃是有家底可托起经济的,最突出的就是资源优势。但当记者站在金昌市政府旁的大楼上向下望,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周围布满了烟囱。长期以来,单一的产业结构,导致金昌资源消耗高、环保压力大、产业链条短,其之前已两次被列入“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名单。

东风来了

“甘肃最大的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的机遇是政策叠加。”王三运话音未落,东风就来了。

2013年9月,中央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触动了甘肃的神经。

甘肃省物流学会副会长谭克东对记者的解释是,长期以来,甘肃省面临着一个尴尬境地,货物过省流动,却很难创造利益价值。通道经济一直是甘肃之痛。

张高丽7月5日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央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通过实施大开放、大开发,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惊呼,丝绸之路经济带几乎是为甘肃量身打造的:新丝路超过一半的里程在甘肃,西部各省东去陕西,南下四川,西往新疆,甚至陆路去欧洲等都要经过兰州,甘肃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黄金段。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截至2013年年底,甘肃的铁路运营里程为2580公里,仅占全国铁路路网里程比重的2.5%。从另一个角度看,甘肃正处于打通新丝路陆路交通建设的洼地。

而一旦丝路通畅,无论从成本角度还是便捷程度,东部企业都会自动向西转移。就像多年前沿海开放一样,具有磁场效力。记者查阅陆路、海路路线图看到,和从新丝路几乎直线前进相比,绕道马六甲海峡的海路要费时费力得多。

这给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向西开放。甘肃、新疆、陕西成了开放的前沿阵地,东部发达地区成了腹地,这不只是西部五省的分内事,而是整个经济体量的重新排列组合,把东部产业转移到西部,再通过新丝路转移到中亚西亚和欧洲。

河西走廊在行动

为了储备更多的弹药,这一次,甘肃走在了前面。

据罗哲介绍:“中央去年9月首次提出丝绸之路建设构想后,甘肃是第一个做出反应的省份。2013年国庆节前,社科院就印发小册子专门介绍丝绸之路建设资料。”

随后,甘肃省确定了9个专项调研,其中主要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课题。

今年1月29日,经国家海关总署、财政部、税务总局、外汇管理局联合发文批准,武威在全省设立了首家保税物流中心,为甘肃通道经济布下了一颗最重要棋子。

“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武威市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要冲。记者7月1日在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工地看到,一期工程已完成联检楼主体工程。甘肃亚欧陆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红明告诉本报记者,为了保工期,公司从北京把相应团队全部调到了武威项目现场,工地每天保证200人加班加点施工,争取8月完成联合验收并封关运营。

另外,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有望在年内进入高铁时代。记者在兰新铁路施工现场看到,车站的主体工程已经大体完成。

7月2日,参加“百名台商陇上行”的台湾宏宝文化事业集团总裁吴金宝称:“甘肃像极了包裹着头巾的阿拉伯女人,掀开一看有一种惊艳的感觉,原来甘肃的资源这么丰富,潜藏着众多商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