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大势
 

2014年7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避免“金十条”遭遇阳奉阴违?

来源:中国企业报  

如何避免“金十条”遭遇阳奉阴违?

(上接第一版)这要求把执行国务院政策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自觉规范自身经营行为,禁止相互之间为争存款变相提高利率而把融资成本转嫁给实体经济的行为;对实体经济实行灵活的差异化利率政策;消除信贷门第观念,创新信贷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实行一次授信,循环使用,减少贷款环节;取消存贷挂钩,防止利率上浮过高;认真清理和整顿信贷领域中各种不合理收费,取消直接与贷款挂钩、没有实质服务内容的收费如业务咨询费、财务顾问费等等;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建立既能考虑银行经营利润、又能减轻实体经济负担的利润指标体系和存贷款增长考核体系,防止银行利润过大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第二,各级政府要具有宏观大局意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树立“置之死地而后生”信念。从货币信贷供给总量看,实体经济不应该存在融资难、融资贵局面;而出现目前这种资金价格畸高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资金分配结构不合理,过多金融资源被分流到了少数大型国有垄断企业、落后产能行业、政府融资平台以及房地产领域去了;尤其被大量僵尸企业消耗着金融资源。因此,当前各级政府应痛下决心,懂得没有淘汰就没有新生的道理,营造有利实体经济融资的“社会土壤”:出台各种措施,鼓励和加快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及时转型升级,让一部分产业升级转型无望的企业被正常淘汰;加大去产能过剩化力度,进一步减少社会资金向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注入。同时,对占用大量金融资源,而又不能发挥社会经济效益的僵尸企业,应消除各种干扰、做足各项社会准备,按破产法定程序对其实施破产关闭,让更多金融资源从僵尸企业中“解放”出来,注入实体经济“血管”中去。此外,在建立信贷风险担保基金和补偿基金上投入“真金白银”,消除银行机构后顾之忧;对实体经济加大减税力度,把取消的行政收费审批项目落实到位,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

第三,实体经济恢复“实业救国”思想,不断夯实管理,本分创业,树立“背水一战”信念。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除了银行信贷歧视以及对实体经济前景存在担忧之外,与实体经济本身问题不无关系,一些实体经济或盲目扩大规模,或脱实向虚,或管理不规范,或资金断链跑路,已让银行尝到了不少苦头,也成了银行不良贷款的高发区,使银行产生惧贷情绪。因此,“解铃还需系铃人”,破除融资贵困局的“金钥匙”其实就在实体经济手中。实体经济要争一口气,苦练内功,掌握市场动态,抓住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机遇,不断规范管理和提高经营效益,做诚实守信经营者,彻底改变过去银行对实体经济“另眼相看”的观念,重塑实体经济整体经营形象,使实体经济成为银行乐于放贷的“风水宝地”。

最后,监管当局具有严格监管思想,把降低融资成本纳入对银行业监管考核范围,树立“监管至上”理念。应该说,历次中央政府出台减轻实体经济经营负担的政策难以兑现,与监管当局配套监管措施不到位存在一定关系。因为中央政府扶持实体经济政策缺乏强有力行政组织推动,仅是一种政策“窗口”劝导,银行机构就无所顾及,执行起来大打折扣,或干脆束之高阁。为此,监管当局应以此次“金十条”为契机,在加快放行民间资本创办中小银行的同时,把银行机构执行中央政府政策效果纳入监管考核范围,制定督促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配套政策考核体系,建立对银行机构新的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加大对银行机构违规收费的检查惩处力度,消除银行机构在信贷领域中的一切不合理收费行为,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银行机构不姑息、不迁就,除给予加倍经济处罚外,对其高管吊销从业资格,真正对乱收费起到威慑作用。此外,加大对中间业务监督,规范中间业务行为,确保中间业务直接对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让中间业务真正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作用,并成为实体经济的一项“福利”。央行及相关部门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速度,让利率市场化在降低企业融资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