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1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1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4年7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资委“四项改革”直面硬骨头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孟书强

国资委“四项改革”直面硬骨头

十八届三中全会过去八个月之后,中央层面的国资国企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15日下午,国务院国资委吹响“四项改革”试点工作的号角。根据试点改革方案,国投、中粮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中国医药、中国建材进行混合所有制试点,中国医药、中国建材、新兴际华、中国节能环保公司开展董事会职权改革试点。同时,国资委还将选择2到3家央企开展派驻纪检组的改革试点工作。

熟悉国企的人不难发现,这四项改革针对的正是当前国企中存在几个最为难啃的“硬骨头”:国企一家独大、大而不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纪律监督体制不尽健全,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影响国企当前和未来发展最为严重的障碍。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尽快得到有效解决,国企未来面临的不仅仅是声誉和业绩受损的问题,而是能否在更为全面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与立足的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起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资国企改革正是在各种问题的倒逼下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当年一些国企发展的动力已经成为如今国企发展的阻力。以问题为导向,找准这些阻力,承认这些阻力,直面这些阻力,便成为新一轮全面国资国企改革的首要前提。“四项改革”试点正是在找准、承认并直面这些影响国资国企当前发展的阻力和弊端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

自2003年国资委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对中央企业进行监管以来,各级国资委牢牢把握出资人职责定位,和包括央企在内的国企一起创造了中国国企速度。从2002年到2013年央企资产总额年均增15.6%,进入世界500强的央企由6家增至47家。当然,扩大规模毕竟只是手段,促进国资保值增值才是目的。在这个意义上,探索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模式,提升国有资本的运营收益,便成为解决当前国企大而不强的问题的必然路径。

十余年来,国企规模在不断扩张的同时,伴随而来的不仅是大而不强的问题,国企一家独大的问题也备受社会关注,甚至成为一些民营企业心中的不小的伤痛。一方面一些国有企业在一些领域形成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民营资本不得门而入;一方面一些和国企混合的民企在混合中丧失了话语权,几乎完全成为陪衬。这些都让一些民企对国企乃至对体制多有抱怨。直面并解决这些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不仅关系到激活民资活力,做优国资国企,也关系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自上世纪90年代那轮国企改革以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便是所有国企的目标和追求。二十年过去,国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成绩斐然,但距离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仍然有不小差距。缺少职业经理人制度,行政任命管理人员过多,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亦未真正形成;规范的董事会建设仍处于探索之中,内部制衡机制尚未有效形成,内部人控制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都是影响国企健康发展的阻碍。国资委决定对央企开展董事会职权改革试点,正是对根治这些弊端的尝试和努力。

内部制衡机制的缺失也造成了国企高管腐败屡治屡犯的顽疾。十八大以来,国企一度成为反腐的主战场。据公开资料披露,十八大以来,国企系统因各类违纪而“落马”的高管已超过50人,其中,2014年以来就达到40人。一些国企高管集体腐败的窝案甚至招致外界对国企体制的抨击。在这个意义上,在制度设计和执行中,形成更为完善的制衡和监督体制,不仅关系到国企自身改革发展,亦关系到人们对公有制经济的信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改革不可能完全是一帆风顺的,在6家企业进行“四项改革”试点正是为了少走弯路,规避风险。目前,国资委已经找准并直面影响国企发展的阻力和弊端,顶层设计与试点改革的“摸石过河”也在同步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国资国企必将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焕发别样光彩。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