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投资密码新解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瑞梅
李嘉诚投资密码新解
李嘉诚千亿撤资内地房产、卖掉屈臣氏部分股权、卖掉亚洲货柜码头等千亿资产后,投资人造蛋黄、打印皮革、打印牛肉了。
他被投资人认为是投资风向标。《中国企业报》记者对其近60年的投资轨迹进行了梳理,以期寻找出其所构建的日不落商业帝国的投资秘密。
李嘉诚的投资准则
李嘉诚曾经向英国《金融时报》表述自己的投资准则:“在决定优先(投资)场所时,有几个标准对我很重要:法律法规、能保证投资的政治稳定性、宽松的生意环境以及良好的税收结构,这些都是重要特征。”
除了大本营香港外,具备上述商业环境的北美就是李嘉诚“出港”第一站。上个世纪整个80年代,北美尤其是加拿大。1974年5月,李嘉诚旗下主要还只是拥有长江实业的时候,就和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合作,成立了加拿大怡东财务有限公司,为其投资海外铺好道路。除了北美,李嘉诚投资欧洲,主打领域是电讯、港口及相关产业。
对于内地,自1978年被邀请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后,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李嘉诚迈开了内地投资步伐。1992年5月,长江集团在深圳成立合资的深圳长和实业有限公司,1993年初李嘉诚对外界宣布转向中国内地市场拓展时,国内项目已占集团资产的25%。
过去十年,李嘉诚主要在大陆投资是暴利的房地产、商业地产以及能产生稳定现金流又抗周期的零售业,而在拐点来临之前,高位抛售这些资产也在所难免。在以色列,李嘉诚从电讯到工业到高科技企业,与以色列的高科技立国战略息息相关。而过去几年其投资欧洲的逻辑,则是在成熟商业环境里遇到了百年难逢的暴利机会。过去几年李嘉诚以白菜价抄底收购了众多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准垄断”资产,比如能源、电讯,基建设施。
李嘉诚的精密投资
追踪研究李嘉诚和长江集团二十多年的香港城市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导师、经济学家曾渊沧,并不认可李氏家族这几年加速“脱港入欧”的说法。他认为,长和系自成立以来,目标就是打造多产业的跨国集团,而且他们也的确做到了。(下转第十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