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物流电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物流电商
 

2014年7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商渠道下沉加速县域“物流难题”仍未解

京东覆盖1700区县,阿里2600个县“送货入户”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宋笛

京东覆盖1700区县,阿里2600个县“送货入户”电商渠道下沉加速县域“物流难题”仍未解

王利博制图

7月10日,阿里巴巴宣布渠道全面下沉,多平台将在全国2600个县市提供大家电“全国包邮,送货入户”的消息却显示出阿里似乎已经做好了更为充足的准备,向三、四级市场全面挺进。

阿里对三、四线城市电商市场的野心存在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

阿里筹谋三、四级市场

奎屯市位于新疆西北部,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的一个县级市。作为人口仅有31万的小型县级市,手机用户却已经超过14万,互联网用户也有2万多。

因为居民在网购上的“卓越”表现,奎屯市进入了阿里巴巴在2013年发布的电商百佳县名单,排名第97位。奎屯市市长相关领导还参加了阿里巴巴在今年7月初举办的“首届中国县域经济和电子商务峰会”。

类似这样颇具电商消费能力和消费意识的三、四级市场在阿里巴巴的名单中还有三千五百多家。

在2013年,阿里发布的《2013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中对县域电商市场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县域电子商务对于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战略价值”。

阿里2013年12月入股海尔旗下日日顺,2014年6月与邮政达成战略合作,两件举措被视为阿里为下沉渠道,向三、四级市场拓展,提前铺好的物流网络。

阿里对三,四级市场的巨大兴趣来源于这一市场快速增长的电商消费力。数据显示,2013年县域网购消费额同比增长速度比城市快13.6个百分点,从2011到2012年,县域地区的网购消费增长了87个百分点。

京东渠道下沉加速

向来紧追阿里的京东,在向三、四级市场下沉渠道这件事上,却稍稍领先了阿里巴巴一点。

在2013年年终,京东副总裁蒉莺春在向平台的内部邮件中,布置了2014年京东将努力做好的两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渠道下沉”。而近期多个农村地区出现的涂有“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等标语的“京东墙”,更是落实了京东将要加快渠道下沉速度的消息。

与阿里巴巴整体借用第三方物流体系的方式不同,京东在向三、四级市场下沉的过程中,选择了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混合的方式。京东商城CEO沈皓瑜曾表示,京东物流系统已经覆盖了1700多个区县,但对于一些县城、农村,京东扔暂时未覆盖,只能选择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方式。

而京东近日开始发力在三、四线城市的物流体系建设。据了解,京东推广了名为“先锋站”的模式来拓展县域地区的物流体系。其具体模式为,京东对集团物流体系内的潜力员工进行培训,然后经过选拔,让主干人员奔赴全国多个区县,在当地进行“先锋站”建设,而先锋站将承担物流网点的作用,对货物进行分拨、配送。

据了解,从4月“先锋站”计划正式上线,京东已经先后两次派出总计145名配送体系的员工,前赴全国多个京东物流空白区域。

农村物流拓展难度大

不论对哪一家电商,向三、四线市场挺进的过程中,物流都是一道越不过的坎。而县域农村物流市场却并不乐观。

一位通达系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的三通一达对县域以下市场的覆盖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在三通一达公布的各项覆盖数据中,也基本都停留在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域的覆盖率,而真正农村市场的覆盖率却鲜有提及。

实际上,目前农村物流的真正操作者则是分散于各地的小型物流公司。大型快递公司将货运到了各县区———其网点设置的最末端,将货物分拨打包,装进编织袋中,然后将末端配送业务外包给当地的小型物流公司,一个编织袋付给小型物流公司的价格为10元左右,而一个编织袋中能容纳10—15个左右的小型快递包裹。

小型快递公司接到包裹后,在用一般该级市场普遍采用的电动三轮车,将货物逐个配送到目的地,一天交通工具和人力的成本在50—70元左右。这些小型快递公司的利润空间仅在3%左右。

即使对阿里与邮政速递、日日顺这样长期深耕三、四线市场的物流工作合作,这种“末端承包”的物流方式在短时间内都难以改变。

据知情人士介绍,日日顺对县域市场确实覆盖很广泛,但是到了再下一级市场,日日顺的覆盖能力也是很有限;而邮政虽然有最为广泛的覆盖率,但是其各地区间的协同运作不畅,导致效率不高。

“比如广州和汕头邮政,由于他们属平级单位,又缺乏一个真正高效的调配平台,货物在联运时就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延迟。而且在广州一些地区的邮政内部,业务部门和运营部门隔阂明显,互相也缺乏配合。广州邮政在全国做的已经算不错的了,其他地区有些缺点就更明显了。”该人士向记者表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