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坚硬的日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坚硬的日子
 

2014年7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越那一天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江雪

超越那一天

作为市场一方主角的企业家,在过去的30年,“阶层意识”已经形成。当国家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他们也在精神文化领域,建立着和这个时代相匹配的系统。

冯仑走到哪里,“第一次香港之旅”的感受就讲到哪里。

“想不到,那一天,能见到李嘉诚。更想不到,李嘉诚请内地企业家吃饭。在大家离开的时候,我们都发现了李嘉诚竟然站在出口处,等待着与大家一一握手、告别。”

“那一天”,冯仑悟出了和社会观察家许知远相同的理论:金钱是我们对抗持续的社会动荡的手段,它不应该成为唯一的目的。我们心灵中过分实用主义的东西,妨碍了我们更充分地理解自己与我们生活的世界。

“那一天”的经历以及感悟,在冯仑经营企业的岁月中,悄然演变为独特的文化精神,晕色着商业的残酷竞争,坚实着他的人文内涵。

坚持做卓越企业的企业家,每一天脑海似乎都可以产生对世界有所改变的奇思妙想。成就自己,需要颠覆自己,这在很多创业者都成为了“苛刻的文化”。

韦尔奇在《传记》中讲道:“1981年成为首席执行官的那一天,首次在纽约比埃尔大酒店接受华尔街专访的我竟然敢于说,我希望公司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竞争力的企业。”

此后40年,全世界都看到了,为了那一天的承诺,韦尔奇将他的头脑、热情、勇气全部投入到“这个全球企业都像他看齐的公司。”他以颠覆以往,成为世界企业家的榜样。

而在40年之后才有机会与韦尔奇坐在一起交流商业思想的柳传志,也说到了“颠覆以往的那一天”:40岁,以决绝的心态开始上演创业悲喜剧。

退休的柳传志,2013年带领中国民营企业家代表团访问欧洲时有一个目的:建设文化共识。正如李嘉诚的“握手致礼”所表现出的谦和坚毅,柳传志作为领袖人物,急迫地想在未来之年,完成民营企业家阵营的使命。

“那一天”,当王石去山上林间拜见80多岁的褚时健时,火辣辣的太阳正照在老人弯着的后背。只穿一件背心的褚时健听说有人来看他,嘟囔着“不认识这个叫王石的人”。

“那一天”带来的震撼,让60岁的王石觉醒。他像20岁的大学生一样,背起书包,走进哈佛校园。3年的苦读,他坚持在微博上与企业家们互动,“以坚毅之美”伴随万科成长。

张瑞敏,自己抡起锤子“砸洗衣机”的“那一天”,颠覆了以往的质量管理文化,为海尔走向世界开启了新历程。

《华为的冬天》发表的“那一天”,任正非为华为奠定了“江湖地位”,也为自己颠覆以往画上了时代的记号。

雷军,颠覆金山,创造小米手机;周鸿祎颠覆4721,创造360;刘东华,告别《中国企业家》,建设岛国;袁岳告别公务员,探索出中国的“零点调查”。

2013年,当有“中国乔布斯”之称的李开复宣布“患癌症,休息治疗”时,《乔布斯遗言》也公开发表。企业家对生命最终意义的思索,给当今拼命奋斗的人们带来了诸多问号。

王石、冯仑、王静在《自传》中坦言:开始决定登山、卸任,都是因为“那一天,死亡的来临给生命发出的警告。”

这些苏醒了意识、解放了心灵的创业家们,成为当今时代的新商业领袖。而醒来的“那一天”,是为了美好的人生。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