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2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2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4年7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资一周要闻(2014.7.04—7.10)

来源:中国企业报  

国资一周要闻(2014.7.04—7.10)

1.47家央企入围2014年世界500强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国务院国资委网站8日消息,《财富》杂志7日公布了2014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国上榜公司数量创纪录地达到100家。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今年有47家入围世界500强。入围前十名的中央企业有3家,分别是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国家电网,分列第三、四、七名。

点评:不断增加的入围企业数目着实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企业的力量。然而,低于平均水平的企业利润和人均利润更为值得反思。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不妨把这当做与世界企业的一次对标而见贤思齐,唯此中国企业才能走得更为稳健和长远。

2.国资委:加强央企纪检监察机构履责考核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继出台党委主体责任意见后,国资委党委近日又印发了《国资委纪委、驻委监察局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的意见(试行)》(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国资委纪委、驻委监察局是国资委党风廉政建设监督主体。国资委纪委、驻委监察局领导班子要强化担当意识,带头履行监督责任。要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责任追究,加强对国资委纪委、驻委监察局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坚决防止“灯下黑”问题。

点评:谁来监督“监督者”一直是人们对纪检监察系统的一个永恒追问。近年来不断被爆出的“监守自盗”个案也让整个纪检监察系统蒙尘,透支了部分公众的信任。履行监督使命的央企纪检监察机构,首先要“硬”起来,才能打好反腐这块铁。

3.媒体称国资委即将公布国企改革方案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21世纪经济报道》7月8日消息称,国企改革方案呼之欲出,国资委不日将宣布该方案并启动重要的四项试点工作。而《华夏时报》7月10日消息则称,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名单近期将公布。过去半月,国资委密集召开改革小组专题会议和全体会议,研讨国企改革方案细节及各项试点方案内容。

点评:新一轮国资改革元年已经过半,地方国资改革方案密集出台,但中央层面的国资改革方案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次终于“千唤万唤始出来”了。无论对于国有资本还是非国有资本,这无疑都将是一颗定心丸。

4.上海确定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据《人民日报》报道,上海市《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7日正式印发。根据《意见》,上海国资改革未来的主要目标是经过3至5年的推进,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除国家政策明确必须保持国有独资的之外,其余实现股权多元化。此外,《意见》明确提出了上海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9条具体措施,包括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优化国有企业股权比例结构、加快开放性市场化联合重组等。

点评:混合所有制是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头戏,但从中央到地方一直缺乏一个具体的操作细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国资改革关键在细则,成败也在细则。为上海的“先行一步”点赞。

5.山东万亿国资改革路线图出炉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山东省国资委7日发布《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意见》,称将力争5年内基本解决省属国企历史遗留问题。意见明确表示,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省属国企改革,鼓励非国有资本通过出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省属国企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发股票;省属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中,坚持同股同权,股东依法按出资比例行权履职。省属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逐步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契约化管理。

点评:同股同权是山东国资改革方案的一大亮点。这意味着在对企业改革的同时,企业实务运作中监管部门的一票否决权将得到更为有效的约束。此举对于赢得非国有资本信任,更好实行混合所有制意义长远。

6.三大电信运营商将大幅削减营销费用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21世纪经济报道》8日消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日前证实已收到国资委通知,三年内削减20%营销费用,现在正在抓紧出台具体的执行方案。媒体预计中国移动3年中将减少营销费用240亿元,而三大运营商3年总计需要减少营销费用400多亿元。削减营销费用的具体方向包括,减少合约机补贴,减少实物产品的营销赠送,还有撤销机场贵宾厅等等。

点评:国资委要求三大运营商削减营销费用背后是“营改增”试点后,运营商税赋的剧增。身为上市公司的三大运营商为了维持业绩稳定,在开源同时也必须节流,减低成本是必然选择。除了营销费用,还有哪些成本可以降低?是时候多想想了。

(点评人孟书强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