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金融投资
 

2014年7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游走灰色地带:“优汇通”们的尴尬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莹

游走灰色地带:“优汇通”们的尴尬

CNS供图

一向在国有商业银行中以创新著称的中国银行突遭舆论“空袭”。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7月9日曝光称,中国银行涉嫌“洗黑钱”,其广东分支行有一项“偷偷摸摸、似乎见不得光”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优汇通”业务,绕道突破了我国有关个人每年5万美元换汇上限的规定。

随即,中行紧急声明称,“优汇通”是经向有关监管部门汇报,在试点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基础上,在符合监管原则的前提下,先行先试的业务。

不过,《中国企业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中行的这一业务在业内并非秘密。有专家指出,此类创新产品确是经过央行同意才开展的,只是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违规,使“优汇通”在某种程度上游走在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地带。

类似“优汇通”业务

不止中行一家

据中行“优汇通”宣介资料显示,“优汇通”汇出业务是指客户通过中行广东分行办理跨境人民币汇款,同时授权境外银行为其以约定汇率将该笔人民币款项兑换为指定币种、金额的外币资金,再汇至境外收款人的业务。《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获得该项业务的包括多家银行,广州地区至少有包括中行在内的两家国有银行、两家股份制银行以及一家外资行开展相关的个人人民币跨境业务。试点的业务范围仅限于两种用途,即在开放项目下,仅以投资移民或海外购置房产为资金用途。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中信银行和工商银行等与中行一样提供类似“优汇通”的境外汇款服务,在额度上都没有相应的限制。

而此次备受业界争议的,则是央视报道所称“换汇额度绕开外汇局监管”。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在监管层的试点文件里,并没有提到大额资金的规模上限。银行业人士也表示,相比地下钱庄,接受严格监管的国有银行已经在对相关文件的审核上更为严格,资金流向也更易于被监控。而突破5万美元年限额,正是此次试点“创新”所在。

而在知名经济学者宋清辉看来,这个业务是先试先行,特事特办,不受每人每年5万美元额度的外汇管制。

银行创新业务

陷入尴尬

业内人士表示,包括中行“优汇通”在内的同类创新业务在业内并非秘密,从中国银行开展这种业务来龙去脉看,还是有一定缘由的,至少是向相关部门进行了报备;且有关部门也明确表示可以先行先试,只是在银行执行过程中走样了,在某种程度上游走在“合法”和“非法”间的灰色地带。

据了解,2012年7月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央行将研究在珠三角地区开展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允许该地区居民个人办理人民币对外付款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优汇通”这一产品也是中行从去年开始内部试点的业务,目前只在广东省行试行。

宋清辉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先行先试有风险,中行很可能在执行的过程中,超出了仅限投资移民和海外购房置业的用途限制,在操作流程上涉嫌洗钱行为。

而有银行人士也表示,“业务本身没有问题,广东央行就给予中行还有其他几家银行试点资格,所有流程都审过,每笔业务都上报监管。”而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材料审核不严甚至伪造相关材料等情况,但这是违规操作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中国银行“优汇通”,近来偶尔也会出现客户收到来自移民局关于“优汇通”汇款的补件要求,并需要证明这项服务的合法性。

“我们尝试联系中行的相关业务人员,但都没有办法拿到明文规定证明‘优汇通’的合法性。主要的材料都是银行单方面提供的文件,说服力不是很强。”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试点多年急需监管层进一步对这项业务给予明确。

专家:

银行应做合规的“创新”

而此次事件背后的一个无法忽略的现实就是,目前人民币的资本项下还未完全放开。

“如果放开了,就不会有个人汇款的限制,中行‘优汇通’也就不存在违规的问题。”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称。

“现在跨境人民币业务还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境内外联系较多,居民有换汇的需求,金融业应该去满足需求。但这种满足应是合规的创新。”郭田勇表示。

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要对此业务中出现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开展专项整理,对其中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使业务发展始终运行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不受损害的健康轨道上。

“也许在创新项目中,基层在操作中存在问题,但这不代表整个方向有问题。”前海一家商业银行相关人士表示。

而据接近此项业务试点的银行业人士估算,目前中行“优汇通”的存量业务已接近200亿元,仅今年上半年规模就达百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业务能出现如此“井喷式”增长,说明目前国内急于海外移民和投资的人数增长相当之快,仅靠单一外汇管制手段是无法阻挡的。

“我认为,外汇管理当局对每个公民每年不得超过5万美元换汇规定既与当前海外个人投资日益增长的外汇数量不相适应,也与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趋势存在明显掣肘。”前海一家商业银行相关人士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已经刻不容缓,必须要提高外汇兑换额度,并对用汇审批方式进行简化和放松管制。

亦有专家指出,应加快制定和推出外汇管理法,以法治手段推动中国外汇管理市场化、国际化进程。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