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变得更简单的方法和原理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唐玉雪
让创新变得更简单的方法和原理
人们通常把各种能够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活动、模式、制度都看做是创新。
如为了提高总体实力和竞争综合能力的体系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为了取得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创新;为了提高企业效率的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金融创新;为了提高产品技术和内涵、提出产品新概念、设计产品新方案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等。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程度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已经成为几乎所有国家、地区、机构、组织和个人追求进步的普遍理念。创新也几乎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创新活动综合了人的智力、动作和情感技能,包括人的观察能力、信息整合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发现问题和开发选题能力、抓住机遇能力,操作能力、工程能力、智能技术运用、破译黑箱能力以及更高级的系统分析和系统决策能力等。而在目前的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整合能力则成为创新过程中必备的基本技能。按照这样的技能分类,人们就可以很轻易地得出结论———创新活动是有方法、有路径、有规律、有原理可循,并且是可以传播、可以大范围复制的。一旦人们打破创新方法的瓶颈,大部分创新将变得容易和快捷。
创新活动向前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产生之初,但一直到工业革命前,创新活动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这与该阶段内人们解决发明、创造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方法有关。在这个阶段里,发明家们普遍采取“试错法”随机寻找解决方案,一个人尝试利用一种方法、一种装置、一种物质或工艺来求解某一个问题,如果找不到解决方案,就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尝试,以此类推。试错法在解决10种、20种方案时是非常有效的,但在面对复杂任务时,则会以牺牲效率和成功率为代价,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后来的美国创造工程之父亚里斯·奥斯本博士提出了“头脑风暴法”,这是在人们意识到发明和创新的解决方案,通常处于非常规方向后提出的,鼓励人们提出最为离奇和出人意料的想法,从而让解决方案的寻找过程最大限度地趋于无序化,然后对最终想法进行分析,从中选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头脑风暴法缺乏揭示技术矛盾的机制,虽然对于解决低级的创新问题非常有效,但面对复杂问题时,由于只有在定义出技术矛盾后才可能揭示出解决方案,因此这种方法实际上很难一下子猜出创新方案。后来人们根据头脑风暴法,进一步深化出了“共同研讨法”和“形态分析法”,基于系统搜寻所有可能的方案。
1953年,美国陆军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和归纳提问规律,形成了“5W1H”法,通过对“什么问题what”、“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谁who”、“什么原因why”、“怎样how”等进行本质提问,找到关键问题和变化因素,从而揭示创新方案,这种方法对于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非常有效。
我国的创新研究者则提出了“和田十二字诀”进行概括和解决发明思路,包括“加(高、厚、多、组合)”、“减(轻、少、省略)”、“扩(放大、扩大、提高功效)”、“变(形状、颜色、气味、音响、次序)”、“改(不便、缺点、不足)”、“缩(压缩、缩小、微型化)”、“联(联系原因和结果)”、“学(模仿形状、结构、方法,学习先进)”、“代(替代方法、替代材料)”、“搬(移作他用)”、“反(方向或用途颠倒)”、“定(确定界限、标准、提高效率)”等等。按照这12个字诀的顺序进行核对和思考,可以启发和诱导人们的创造性设想,打开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