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家”路宽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郭宗忠
“冤家”路宽
北京的雾霾犹如南方的梅雨,驱不尽,挥不散。
带着对高天明净的向往,我们一行三人在某个中午,从北京南站乘坐动车向山东博兴出发。廊坊、天津、德州、济南,风驰电掣的动车还是没甩开荫翳般的雾霾,但车窗外新的大楼、工厂雨后春笋一样拔节而起,却是一点也不夸张。
同排坐着的一位中年人不时把小桌上的相机拿起,对着窗外不停地拍照,不知道是为坏天气收集影像资料,还是为祖国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心有触动。
我们一行三人聊着,天南海北、地域风情,话题不知不觉转到了我们要去采访的山东华兴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兴)。
同排的中年人试探着问了一句:“你们也是建筑建材行业的?”
交换过名片,没想到遇到了华兴的“冤家”———山东莱州大丰机械设备公司的马贞新董事长。
同是建筑建材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莱州与博兴隔潍坊而望,“同行是冤家”的古训在我头脑里打转。
这个马董事长,会不会对我们要采访的华兴泼上一盆冷水呢?
“我认识华兴的崔总,在莱州等地的展览会上,我们好多次碰在一起,孙宪华董事长和他们的企业值得让人尊重。”
“冤家”道出的话不禁让我对华兴增添了采访的信心,特别是我,第一次去华兴,可以说对华兴了解不多,而马董事长的一句发自肺腑的话,也感染了我。
“这么多年,但凡遇到的华兴员工,没有一个人对华兴不感激的,大家为自己是华兴的一员而自豪。一个企业有了这种凝聚力,有了这种向心力,企业能做的不好吗?”
华兴企业家的人格魅力,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让这位同行出自心窝的话有一种别样的温暖。
呼啸的动车,车窗外的风景不再是主角,此刻成了我们话题的点缀。
华兴的“产业报国”理念,亲和管理,让员工有了一份对企业的责任,把华兴当成了自己的家,把自己的一份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事来做,这是马董事长不断重复的话题。
这位同行“冤家”的话里没有嫉妒,没有私愤,只有羡慕和赞美,仿佛对华兴有一种高山仰止的尊崇。
能让员工们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的原因,是华兴对员工们的关心、关怀和培养。
马董事长不无感慨地谈到原来在莱州工作的一个四川籍的员工,他是作为英语翻译人才被引进到华兴。工作几年后,华兴支持这名员工到俄罗斯进修了三年俄语专业,对一个企业来说这样做看上去是得不偿失的。但华兴这样做了,这名员工也不负华兴的培养,后来培训回来,华兴有关的英文、俄文的资料翻译,他都翻译得精当而准确,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马董事长谈到,有一次在一个展览会上遇到这名员工,他主动而诚恳地表示,如果马董事长的公司遇到英文、俄文资料翻译上有什么问题时,他会无条件地帮着解决的。
有容乃大。“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也是从齐鲁文化里演变出的一种胸怀吧。
马董事长谈到他在北京首都博物馆看到的中华陶瓷馆,深深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震撼。
我们的祖先制造陶瓷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所以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现在依然是“china”。陶瓷能装粮食,能盛水,能饮茶,能做酒具……容器———有容乃大,我揣度应该是来自这里的内涵。
而华兴十年前从一个不足两百名员工的小厂子,发展到今天拥有两千余名员工的大企业,连续十年销售额和利润翻番,销售额从十年前的3000万元,到去年的156亿元,不正是企业不拘一格吸引人才,不遗余力培养职工的结果吗?
华兴让每一名员工人尽其才,安置调整到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职业中成为行家,成为能手。通过不断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能力、水平。这也是推进企业不断壮大,又好又快发展,让企业成为行业“领跑者”的公开秘密了。
他们做大做强了,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了,涉及的行业走在了同行的前面了,他们没有挤压、吞并同行的市场,而是与同行企业共同进步,引领、合作、推进,让同行企业共同享受自己的技术成果。为“冤家”也拓展了道路,“冤家”路都宽了,自己的道路能不宽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胸襟呢?
不久前,在媒体上看到,中国第一台波腹板自动焊接设备在华兴诞生,填补国内两项空白,获得国家14项专利,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建筑钢结构委员会主任尹敏达,副主任董春等有关领导以及钢结构专家委员会80余位专家、教授出席了第十届中国建筑金属结构钢结构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专家们表示,华兴的波腹板钢构件绿色、节能、节材优势明显,是钢结构业内的革命性产品,为推动行业从传统钢结构向节能、环保、绿色钢结构的转型闯出一条新路。
华兴的前景就是这样,越来越宽广。
与马董事长谈“兴”正浓,同行提示我到了淄博车站。三个小时的车程,没想到因为“华兴”这个话题变得愉快而明媚。车窗外的雾霾也仿佛随着我们愉悦的心情消散了。
与马董事长挥手道别,我还没有走近的华兴,已经走进我的心里。(作者系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