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制造”比“中国创造”更务实
来源:中国企业报
“优质制造”比“中国创造”更务实
(上接第一版)
纵观德国、日本和美国这些制造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无一不是二战时期的主要参战国,其企业大多都承担着军工生产的任务,对于产品质量和供货时限有着几近苛刻的要求。这些历史因素,对于德美日企业形成刻板的准军事化的管理风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德美日企业对于员工纪律有着最严格的要求。当前,崇尚个性和自由精神的80后、90后员工大量上岗,他们对于制度和纪律有着天然的抵触,这对制造业实行严格的流程管理和工艺控制形成了巨大挑战。进行全社会的职业素质和“工业精神”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现代工人,是由“合格制造”向“优质制造”转型的“硬件”。在航天、高铁等“中国创造”领域之所以能够率先形成“优质制造”,除了这些领域本身对产品的要求和控制高之外,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很多行业的工人都没有经过长期严格培训。日本的建筑工人要经过两年的培训才能上岗,而中国的建筑工人很可能是昨天还在田里,今天已经在建筑工地上。就连对员工素质要求较高的家电行业,每逢旺季也存在着大量临时工。比如,新近富士康就把招工的门槛降到了“零工作经验”。因此,要加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让不同的人都能接受相应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员工尽量在同一个行业中持久工作,尽早构建“优质制造”的保障体系。
产业的转型,首先是人口素质的转型。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禀赋,才会有什么样的产业发育程度。当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优质制造”发展的环境因子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