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大势
 

2014年7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消费稳中趋升
服务类消费成热点专家称扩大消费关键在于增加居民收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瑞梅

消费稳中趋升服务类消费成热点专家称扩大消费关键在于增加居民收入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5%。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1%。有机构预测,下半年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据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高端消费品在反腐反公款消费背景中下滑明显,房产消费结构有所调整,汽车消费增长趋缓。而网络消费、服务类消费则增长迅速。有专家指出,下半年服务类消费仍为亮点,其增长要快于整体消费。

高端消费下滑,汽车消费趋缓

由于反腐力度的持续加强,高端酒水、金银珠宝等奢侈品下降明显。数据显示,今年5月,金银珠宝消费大幅下滑11.3%,1—5月份消费下滑6.1%。卓创资讯分析师李振华认为,随着全球金银市场投机因素的减弱,下半年还将延续下滑态势。

另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近日对部分住宿餐饮以及批发零售的企业(个体)的调查表明,各地高端住宿餐饮企业的公务、商务接待收入明显减少,高端住宿餐饮消费持续下滑,部分需求转移到中低端住宿餐饮。

而对于汽车消费,李振华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前几年过快增长,导致目前汽车消费增长明显趋缓。而北京大军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认为,下半年汽车消费也不会有大的起色。

此外,有专家指出,由于房价的降温,未来房地产所引发的消费也将发生结构性变化。预计将会由过去的新增房屋相关消费,转向改善性房屋消费,二者对相关消费品的带动将会有所不同。

服务类消费成亮点

今年上半年,网络零售为代表的新型业态保持快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5月,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53.2%。据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显示,5月网络购物同比增长32.5%,比百货店、超市、专业店业态当月增速分别高出27.1、25.9和24.5个百分点。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报告显示,预计2015年网络零售额将超过3万亿元,届时,将占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

仲大军认为,网络消费呈翻番式增长,这是一种销售模式的转变,原来从商店里买东西,现在变成网购。虽然不影响总销售,网购多了,跑商店的少了,但是确实是消费增长的亮点。

此外,随着消费结构不断调整,居民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增强,节能环保产品销售加快。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具有节能环保功能的变频空调销量增长明显。

新能源汽车消费也逐渐升温,从工信部发布的2014年1—5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数据来看,5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770辆,同比增长98.32%。

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诸建芳认为,鼓励服务类消费亦成下半年亮点。

诸建芳指出,服务性消费包含旅游、文化、养老、信息服务等,从消费总体来看,服务消费增长肯定比整体消费增长要快。

刺激消费关键在于居民收入增加

1—5月份的CPI平均增速为2.2%,没有超过3%的警戒线,在全球流动性趋紧,经济下行压力仍存的背景下,预计整体物价保持在2.5%左右的水平。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物价稳定才有利于消费。

对于下半年的消费形势,业内普遍看好。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指出,从政策来看,在扩大信息消费、养老消费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同时,政府注重定向调控,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加快棚户区改造、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加大中西部铁路建设、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等等,这些政策措施为消费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此外,随着单独两孩政策的落实所带来的新增人口的消费需求在未来也会有所显现。

不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消费刺激不是靠外部刺激,消费持续的一个关键是可消费财力在不断增加。

姚景源也认为,消费是作为支撑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一个空间,这个空间也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去解决。首先解决这个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物价稳定,才能有利于消费。其次要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次序。“稳定消费归根结底还是要稳定物价,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因为扩大消费主要还是让消费者有钱,没钱不能扩大消费。所以还是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个是至关重要的。”姚景源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