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2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第32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4年6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振兴需要走出“自主品牌”误区

北京新世纪跨国研究所所长王志乐: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敏

北京新世纪跨国研究所所长王志乐:产业振兴需要走出“自主品牌”误区

王志乐

近些年来,我国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产业振兴。几年过去了,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的几个产业发展并不理想:光伏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陷入困境;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业与国际先进企业的距离并没有明显缩小,“自主品牌”汽车与外资品牌汽车竞争仍处于明显弱势……

对于以上种种现象,《中国企业报》记者带着相关问题,专访了北京新世纪跨国研究所所长王志乐。

“自己创新”不是“自主创新”

《中国企业报》:企业管理者显然都知道“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重要性。但是在这些产业里“自主创新”似乎没有明显的进展,“自主品牌”也似乎没有被国人特别是国际认可。原因究竟为何?

王志乐:我认为,把“自主创新”引导到“自己创新”,把“中国企业自主品牌”混同“中国自主品牌”是导致我们走入误区的主要表现。一旦进入这样的误区,必然偏离中央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思路。

中央政府最初在提出“自主创新”时指出了三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可以理解为中国人自己的原创;但是集成创新就涵盖了把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吸纳集成来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就更需要开放合作中创新。实际上三种创新都是“自主创新”,中央政府推动自主创新的本意不是单纯的“自己创新”,而是要在开放中合作创新。“自主”应该理解为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处于主导地位,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开放中引领合作创新,而不是单独自己去创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要学会吸纳整合全球的创新资源,外为中用,促进我国企业的创新。

“两弹一星”不同于市场化产品

《中国企业报》:一些人认为我们两弹一星都做出来了,我们什么东西不能自己创新?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说法?

王志乐:这里核心的问题就是核武器、航天器不同于市场化的商品,其制造过程不同于商品生产。这些东西是非市场化、非商品化的东西,因为他们不进入市场。不是市场竞争的产品就不受市场竞争规律的影响和制约。比如原子弹,美国是上个世纪40年代制造成功的,苏联是二战结束之后制造成功的。中国是1964年制造成功原子弹,比美国晚了20年,但是这个原子弹很有用,中国一下子就被人称为核大国。朝鲜在2006年试验核武器,尽管比中国又晚了40多年,但是仍然有效力,它可能激起东北亚地区核武器竞赛进而影响地区安全。

以汽车为例,由于汽车是商品,不要说晚进入市场40年,哪怕比别人晚进入市场一年在竞争中就会失利。一个国家按照“国家意志”可以对核武器进行不计成本、不计时间的投入。但是商品生产不行,投入就必须有回报,投入也必须有时效。汽车、集成电路是商品,它受制约的规律是市场竞争规律。我相信,如果中国集中全国力量,不计回报、不计时间地投入研发,一定能制造出先进的汽车来。但是如果比其他国家企业的产品晚进入市场,就可能没有市场了,结果就是国家的投资打水漂。汽车、集成电路属于大规模生产的商品,核武器研发制造那套规律不适用汽车和集成电路的生产。

关键在于融入全球创新

《中国企业报》:您认为能否真正实现创新的关键在哪里呢?

王志乐:1992年以来,战争革命对抗的时代正在变成和平发展合作的新时代。创新已经超越国界,在全球展开了。比如数码相机技术是美国和日本的多家公司结盟,共同出资共同开发的;电动汽车开发也是超越国界的,比如奔驰与比亚迪的合作。现在跟过去不同了,过去是冷战时代,想国际合作都做不到。现在国际合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如果只是埋头搞所谓的“自主创新”而脱离群体,是十分危险的。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还想自己单干,等于自缚手脚。全球化时代的创新应该是开放中合作创新,就是全球化创新。

开放中合作创新有两个途径。一是继续引进来,二是积极走出去。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推动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产业和全球经济,在融入全球经济中实现合作创新。实际上,中央政府已经多次强调引进来的外资企业就是中国企业,所有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注册的企业都是中国企业,他们制造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他们研发的创新产品也都是“中国创造”,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外资企业都享受国民待遇。

我们应该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营造一个新的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把这些外资企业作为中国企业来对待,形成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互合作平等竞争的新格局。这种格局最有利于中国汽车、集成电路或其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此前,正是因为一些错误理论的指导,才出现了有关部门所谓自主创新产品认定标准的错误。2010年前,有关部门出台的文件要求外资企业产品必须在中国首次商标注册才能认定为自主创新产品,这个条件几乎所有的外资企业都做不到。另外,政府部门又出台政府采购的文件,要求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两部门的文件实际造成排斥外资企业的结果。这两个部门的文件本意是帮助内资企业,实际上由于排斥外资企业导致市场竞争机制的扭曲,反而不利于本土企业在开放中合作创新。

真正能够引导中国企业创新的不光是引进来,更应该走出去。走出去融入全球创新更加重要。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这对于吉利整个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起到全面带动作用。这个创新我觉得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影响巨大,它使吉利的价值链从中国布局提升到全球布局,从而大大提升了全球市场竞争力。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