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金融投资
 

2014年6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小银行吸储压力加剧员工因“拉不到存款”辞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瑞梅

中小银行吸储压力加剧员工因“拉不到存款”辞职

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小银行正陷入夹心层的尴尬。“今年上半年,我们很难。存贷业务上受到大银行的竞争,下受到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竞争,经营越来越难。另外是经济不景气,不敢贷款。大银行能投向大项目,我们小行只能做风险相对较高的业务,但考核越来越严密,不敢随便贷,员工压力都很大,跳槽的很多。”某区域性银行中层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从上市银行2013年年报披露的成绩单看,以往号称“躺着挣钱”的银行正迎来利润增速下滑的转型期,多家上市银行呈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的局面。

而在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的背景下,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使得中小银行持续面临资金瓶颈,吸存压力也越来越大,有些银行员工因为拉不到存款不得不辞职。

中小行出现亏损样本

随着经济的下行,大量不良暴露,中小行的亏损样本已经出现。连云港东方农村商业银行2013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营业利润为-49.31万元,归属于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162.56万元。资本充足率降至-4.56%,主要原因是不良贷款的大面积爆发,其不良率高达26.76%。

业内人士指出,中小行的资金成本相对于大行更高一些,投资项目也争不过大银行,很多贷款投向了无抵押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这种利润比较高,风险也较高的业务上。所以出现亏损样本也就在所难免。

分析人士认为,在流动性仍然并不算太宽松的今年,原本就资金成本较高的中小行更是钱往“高”处流,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个人抵押贷款或者信用贷款,企业贷款、小微贷款这些利润率比较高的领域,这无形中也增加了自身风险。以后或有更多的中小行出现亏损。“今天听说我们的一个领导要离职了,的确,我们的柜面压力越来越大,从以前不用拉存款,到现在拉不到存款要扣钱,扣分,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考核,无止境的考试,开会,银行工作没有以前那么好过了。”某中小银行内部人员透露。

上半年中小行流动性更紧

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表示,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行业准入放宽、互联网金融崛起等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已经并将持续面临存款增长放缓、利差进一步收窄、风险压力上升、资本补充压力加大等一系列压力。

“相对于大行,中小行员工今年上半年拉存款压力更大。大而不能倒只是对大行来说,未来中小行可能出现倒闭,所以没有存款保险制度的前提下,百姓宁愿把钱存入大行。从央行定向降准也可看出中小行上半年流动性紧张。”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隽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据悉,2014年6月16日起,央行决定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按照相关标准,此次定向降准覆盖大约2/3的城商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合行。

专栏作家周彦武表示,再不对中小行降准,中小行特别是城商行、农商行6月肯定会出现钱荒,这从银行间拆借市场规模就可以看出。

由于资金的紧张,存款客户已经成为中小银行的“命脉”,丢失一个大客户往往意味着这个员工会丢掉饭碗。“有家大企业即是我们的贷款客户,也是我们的存款客户,前两年房地产正火的时候,这家企业忽然提出不要我们的贷款了,说我们利率太高,盯着这家企业的员工就慌了神,因为这涉及几千万存款。最后员工只能去求领导把利率降低,说这家企业业务如何如何好,但最后这家企业拿着贷款搞起了房地产。”某中小银行内部人员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

员工跳槽或成“家常饭”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则表示,在存款利率放开后,由于竞争,由于产品创新处于劣势,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可能会出现经营困难。可以预测,中小银行压力山大的形势下,很多人会选择辞职。“未来中小银行会越来越难,尤其是存款利率放开后。即使现在,精明又掌握着投资信息的城市居民的存款已经越来越难拉了,他们都认为存款很傻,都会自己直接投资或放贷。对大行无大碍,但对中小银行意味着灾难。”上述不愿具名的区域性银行中层对记者表示,而中小行员工跳槽也会成为家常便饭。

黄隽对记者表示,从国外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中小银行倒下的很多,在中国也可能是这样。中小银行没有定价权,只能在大银行给存款客户利率的基础上加一些。在贷款方面,国有大银行还有一些国家投资的大项目做,中小银行没有好企业怎么贷?所以中小行的员工压力确实很大,据我所知,一些银行员工的流动性蛮大的。

但中小银行创新并不容易。“一是员工素质跟不上,一个是激励制度跟不上,即使创新,也会被股份制银行等迅速复制,挤压得没有生存空间。”上述区域性银行中层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