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亿美元大单背后的投资盛宴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300亿美元大单背后的投资盛宴
对中英企业而言,300亿美元的商业大单,将意味着双方的投资合作迈向一个新的里程。
300亿美元商业大单
拉动中英企业合作
总额超过300亿美元的商业大单让中英企业的投资合作拉开了一个新的序幕。
据悉,这些商业大单包括:英国石油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金额达120亿英镑;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在伦敦设立欧洲总部,并将计划投资15亿英镑;MAPEnvironmen-tal公司与ZNShineSolar签署合资协议,收购、开发、建造和管理价值4亿英镑的英国太阳能光伏基础设施;以王朝生物为首的英国商业联盟与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企业签署研究项目合作协议;中国金融服务集团欧擎集团将在伦敦开设其首家海外运营机构,并将对英国和欧洲中小企业投资1.5亿英镑。
这些含金量高的商业订单为中英双方企业带来了更深入的合作机会。此次访英期间,李克强指出,中方鼓励中方企业参与英有关项目建设,希望英方继续提供支持与便利,而卡梅伦则表示欢迎更多中国企业赴英投资。
事实上,近年来,中英企业双向投资发展迅速,而中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更可用“井喷”来形容。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过去18个月,中方对英投资超过前30年总和。
截至2013年底,已有500家中国企业落户英国。
中英企业
双向投资不断扩大
事实上,此次商业协议所涉及的领域,早已有中国企业的投资身影。
近年来,亚洲首富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一再扩张,版图已囊括了地产、电讯、基建、能源,甚至是零售业等多个领域。显示了中国企业对英国的投资热情。
民生银行内部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民生银行希望加强中英两国金融合作,并与英国优秀银行在资本层面上展开战略合作。
万达集团企业文化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投资英国一是有助于中国品牌的豪华酒店打入全球市场,二是伦敦地产市场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在投资英国的中国企业中,吉利公司颇具代表性。近年来,吉利在英国投资不断增加。2013年2月,吉利以1104万英镑收购英国锰铜控股的100%伦敦出租车的业务与核心资产,并于当年9月份全面恢复生产。
6月17日,吉利集团办公室工作人员史龙珑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称,自吉利收购以来,伦敦出租车公司考文垂工厂生产设施得到了大幅改善,新增了66个工作岗位,并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多项提升。
知名体育品牌匹克体育也是一直深耕英国。匹克体育公关总监刘飞翔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已经与多家英国的优质经销商建立了密切联系,无论从品牌知名度还是质量方面正在赢得英国消费者的认可。”
而对于英国企业而言,中国市场也具有非同一般的吸引力。英国联合食品集团、葛兰素史克、英国石油公司、阿斯利康药业等公司均在华进行着投资合作。截至2013年底,英国在华累计投资184亿美元。
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英期间,中国银行与捷豹路虎集团双方代表在英国伦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而早在2013年7月,捷豹路虎就与奇瑞共投入109亿元建立合资公司,包括制造基地、研发中心和发动机工厂。
《中国企业报》记者注意到,同一天,捷豹路虎计划在华投产一家发动机工厂。
2005年时捷豹路虎在华销量仅占其全球销量的1%,但2013年这一数据已攀升至20%。
法律文化方面仍存障碍
中英企业双向投资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亟待打破的瓶颈。
和君创业总裁李肃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西方发达国家人力成本和社会福利成本都很高,工会都很强势,尤其涉及并购时,劳资问题很难谈拢。因此中国企业必须熟悉当地法律和文化。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中国企业投资英国,一方面,存在语言沟通交流方面的障碍,两国政治体制、法律法规的差异等,均构成一定的障碍与潜在的风险;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投资英国,在英国设立工厂、招聘工人等,是否能够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同,企业文化管理等也是挑战,同时中英两国的外贸政策等也需要考虑。”
而对于在中国投资的英国跨国公司,相关的问题同样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中英贸易协会的企业顾问近日称,中国对很多英国的小企业来说太复杂了,语言不通、文化和法规制度相异。此外,在许多英国中小企业看来,除了中英文化鸿沟需要克服,中国还存在较弱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这些都需要尽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