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产业公司
 

2014年6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园项目荒废14年成城市伤疤
央企介入仍陷困境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刘凌林

文化园项目荒废14年成城市伤疤央企介入仍陷困境

位于北京四环以内的547.5亩土地荒废了14年 本报记者刘凌林/摄

鲁艺文化园是鲁艺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鲁艺公司)开发建设的一个公益性项目,当年列为北京市重点工程。按规划,在2008年奥运会前建成,然而该项目却烂尾至今,甚至成了城中村里的“破烂王国”。

2012年底,政府引入央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欲调整规划,打造央企总部基地,但两年过去了仍然困境难解。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一个占地547.5亩的开发项目为何荒废至今没有建成?当初的重点项目,为何会落到如此境地?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曾列为北京重点工程之一

该项目位于北京西四环内的昆玉河西岸,南至板井路,西至世纪城东路,北至远大路,与世纪城金源购物中心仅一街之隔,与海淀区政府大楼隔昆玉河相望,直线距离不过1000米,这里绝对称得上是黄金地段,附近的房价有的高达8万多元一平方米。“547.5亩土地荒废了14年。”蓝靛厂村民向媒体投诉称,鲁艺公司打着公益事业的幌子,涉嫌骗取国家征地批文用于商业开发。

据介绍,鲁艺公司于1999年和2000年取得北京市政府征地批复,以土地出让的形式获得面积分别为249亩和547.5亩(共计796.5亩)的两块土地。范围包括四季青镇(原为四季青乡)远大村下属的石佛寺村和下村两个自然村(也称蓝靛厂)。

根据规划,建成后的鲁迅文化园北区为上河村居住区,南区将建设9幢创作中心、一座多功能会议中心,并建造鲁艺国际学校、双语幼儿园、科技未来世界、文物交流中心等,将成为海淀区的文化中心之一。1999年,鲁迅文化园被市政府列为北京市政府重点工程之一。全部资金由鲁艺公司自筹。

鲁迅文化园原定于2004年8月动工,按鲁艺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说法,作为北京奥运会的献礼工程,原本计划在2008年前就要建成。

然而,时至今日,除了北区建成的上河村小区外,南区文化园却一直处于荒废状态。

5月20日,记者来到“鲁迅文化园”,现场内的状况确实让人吃惊。用污水横流、垃圾成堆来形容这里的景象一点不为过。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会相信,在北京四环内还有这样破落的地方。这与东南角一片围挡上写着“举区域之力,聚万众之智,共创全国文明城区”的大红标语形成极大反差。

第65号文件被隐瞒?

对于该项目14年未建成的原因,鲁艺公司归结为“该项目所涉及的拆迁问题历时长、成因复杂、利益和矛盾冲突尖锐,造成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

而村民认为,最大的矛盾源于征地拆迁过程中对第65号征地文件的隐瞒。

据了解,当时鲁艺文化园项目中的两块用地,其中249亩用地就是政府第65号文件中所批准的用地是“拆迁安置用房征地”。

一些村民认为,鲁艺公司故意隐瞒了第65号文件的内容。“2007年11月,当村民得知第65号文件内容后,村民不干了,开始向政府、向开发商讨要说法,要求有回迁房。”

村民认为,开发商隐瞒第65号文件中的249亩用地回迁安置用途,目的是建商品房。

据了解,蓝靛厂(包括下村和石佛寺村)村民共有198户。2003年、2004年分两批拆迁了171户,还剩27户至今没有拆迁。

被拆迁居民认为,由于开发商隐瞒了回迁安置政策,所以在拆迁补偿上他们只有货币补偿选项。而“同为远大村,其他房地产项目都有回迁房。”

对于村民的上述说法,记者向鲁艺公司求证,负责该项目的一位钟姓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的文件,公开的程度是有限的。这位钟姓负责人认为,当时的公益项目都会带一部分商业开发,回迁安置房只是一个名称,实际上就是商品房。“虽然名为安置房,但我们所有手续都是按商品房手续走的。”

相关资料显示,鲁艺公司在该地块开发的“鲁园上河村”小区所需的“五证”都齐全。

鲁艺公司副总经理王芳表示,商品房项目的所有手续都是合理、合法的,从四季青镇镇政府、海淀区政府到北京市政府都很清楚。

王芳表示,当时他们的拆迁补偿政策是“货币+房源”。当时有四个房源供选择,其中包括上河村小区。

王芳认为,村民的行为属于“拆迁反悔”,“随着房价的上涨,他们心理失衡了,所以反悔了。”她认为正是拆迁纠纷,导致工程处于停止状态。

引进央企困境仍未解

事实上,面对烂尾14年的开发项目,面对久而未决的村民与开发商的利益纠纷,面对该地块上存在的脏、乱、差的环境,显然是各级政府不愿看到的,“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特别是对于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海淀区政府来说,这是一个亟须“治愈”的城市“伤疤”。

据了解,仅2010年海淀区政府就此问题连续召开了8次协调调度会议。

2012年,区政府引入央企中国电子,对鲁艺公司进行改制重组,央企成为大股东,并希望通过调整规划,并以“中电科技文化城项目”报批,欲对该项目重新规划,打造成央企总部。

记者在北京市规划委官网看到,2013年7月31日,规划委已经就中电科技文化城项目方案进行了公示。

据悉,由于村民对文化园改变规划提出质疑,新规划截至目前并未批准。

中国电子提供给记者的一份对该项目风险评估报告称,解决拆迁补偿等问题需要投入的资金达近10亿元。

央企进入,困局仍难解。进入该项目已经两年的中国电子希望政府能发挥更大作用,使项目得与顺利推进。“今年还开工不了,我们就撤了。”中电集团相关负责人无奈表示。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致电四季青镇镇长苏国斌和四季青镇农工商公司副总经理韩建国,但都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而随后,苏国斌给记者短信回复,表示鲁艺项目遗留原因复杂,历届市区镇几级政府都很关注。目前项目有解决的希望,还需要利益各方相互理解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妥善解决。

对事件的进展,本报将继续关注。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