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金融投资
 

2014年6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降息之争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莹

降息之争

王利博制图

5月CPI重回“2时代”让此前热议的降息问题再次受到关注,有观点认为,政策上,原先认为因价格持续低迷而降息的逻辑基础已不复存在,降息概率大幅下降。

6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上涨2.5%,比4月大幅上升0.7个百分点,创下今年以来月度CPI数据的新高。

专家认为,央行降息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CPI指数。今年4月份CPI涨幅回到“1时代”,加之不久前欧洲央行的降息,使得有关降息降准的呼声再起。

同时,近期《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央行、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已在辩论是否应当采取包括降息在内的更多措施来提振经济。而另有知情人士表示,央行抵挡住了有关降息的呼吁,理由是一大批新增信贷将加剧已不断膨胀的债务,并将资金转移到房地产行业。

不过,亦有专家指出,从内部环境看,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物价进一步下降是可预见的,而为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地方融资平台违约和房价下滑而导致硬着陆,央行仍有降息必要;从外部环境看,欧洲央行降息,人民币对欧元升值压力陡增,为保持前期人民币合理对外贬值成功,中国央行有必要跟进降息。

诸多因素交织下,中国究竟有无降息的必要?未来央行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对此,《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了多位专家。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现阶段降息比降准更能解“燃眉之急”

由于社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直接降息要比结构性货币政策更有效。6月16日开始实行的定向降准覆盖大约2/3的城商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合行。以城商行总存款10万亿,农商行存款7万亿,农合行存款1万亿,粗略估计这次降准释放的资金规模为600—700亿元。即使加上上次县域金融机构降准释放的600—1000亿元,一共释放资金1200—1700亿元。此次定向降准主要希望能够扩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但在资金的使用上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就难免会有资金漏损到其他领域,影响定向降准的效果。

但由于现在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矛盾突出体现在社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金融市场收益率的下降难以迅速以及有效的传导到贷款领域,因此从解燃眉之急这个角度看,直接降息效果最好。从上次降息到现在,经济名义增长率又下了一个台阶,今年一季度加权平均贷款利率高达7.37%和GDP名义增长率7.87%已经非常接近,也需要下调利率。因此在结构性货币政策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应该果断下调利率来解决企业尤其是不能够通过直接融资来摊薄融资成本的企业的融资成本偏高问题。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经济持续疲软央行或会降息

六月“钱荒”一周年,央行不论是公开市场操作,还是扩大定向降准范围和对部分银行再贷款,都反映了政策对“稳”要求的延续。此时选择定向降准和再贷款,而不进行降息操作是由于利率对经济的影响较为间接,短期效果不如国家投资项目加上定向流动性的组合,后者能在短期内迅速解决需求和资金。另一方面,降息将导致资金成本降低,在改革措施没有跟进的时候,很容易导致资金流入“三高”行业和房地产行业,这将加大整个经济转型出清的成本。因而,相对于降息而言,短期定向宽松操作,能确保资金能更多地流向稳增长和转型领域。

“钱荒”的主要原因是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由于表外高利率融资的迅速发展,出现银行存款的搬家,而银行需要应付半年末、年末的存贷比考核,也不得不去高利率揽存。今年对银行表外的规范,采用“开正门,堵偏门”的方式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预计将缓解银行流动性的压力。降准能有效缓解银行的流动性,而降息更多是缓解整个实体经济的成本负担。

欧元区经济数据疲软以及通胀跌至历史低点是欧洲央行实施负利率与QE操作的主要原因,而观察我国经济数据,1季度GDP增长7.4%,5月份制造业PMI上升至50.8%,经济显示出稳定的态势。如果2—3季度GDP下滑迅速,并持续疲软,预计处于稳增长的需要央行会考虑降息。知名财经评论员余丰慧:应为央行拒绝降息点赞

不可否认,从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看,中国确实似乎具备了降息条件。从国内经济大环境分析,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通胀水平处在低位,也有降息降准的环境基础。从国际上看,日前欧洲央行突然将隔夜利率降为负值,使得中欧利率存在较大的套利空间,必将影响到中国出口,似乎也要求降息等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操作来应对。然而,降息与否最主要应该分析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经济目前下行压力大,主要是多年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外而向边界上的理性回归,是长期超过生产潜力而出现的必然回落,是以土地、资源能源以及资本深化为主要经济推动力持续性不足的显现。一句话,并不是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信贷流动性不足导致的。

货币工具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生产处在可能性边界以内,没有达到生产潜力时才管用,才会有正面刺激效应。否则,必将带来较大的负面作用,即扩张的货币政策或导致国民经济中实际产出不变而房价物价大幅度上涨。降息降准释放的流动性不但不会流入到实体经济、实体企业中,而且将会导致两大后果:一个是过剩流动性在金融领域转圈牟利,最终流向民间高利贷行业,使得金融虚拟经济继续泡沫式膨胀,埋下金融风险隐患。二是流入到房地产、钢铁和其他被产能过剩困扰的行业。继续吹大房地产风险,继续推高房价,继续加剧产能过剩,最终使得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前功尽弃,走向经济金融泡沫式膨胀风险的不归路。

因此,央行以“一大批新增信贷将加剧已不断膨胀的债务,并将资金转移到房地产行业”的理由而抵挡住了有关降息的呼吁。说明央行对经济金融、货币信贷等的判断是准确的,应该给央行点个赞。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