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挂职国企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来源:中国企业报
“富二代”挂职国企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上接G01版)
李锦:很有推广意义。我们担心的是“富二代”能否变为“创二代”,能否保持父辈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随着全社会企业的整体民营化,一个企业没有人才、特别是没有各方面素质过硬的领头人,最终苦的还是广大员工,甚至波及至整个社会。从目前情况看,在任的民营企业领头人,大都是白手起家、顽强拼搏、有过坎坷经历的人,除了懂得经营管理,还深谙市场与政府交界处的开拓之道。而与之相比,“富二代”的生长、生活环境注定了其处事方式的不同,文化层次高了,然而将来能否既经营好企业,又深得员工拥护,恐怕很难说。因此,提前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让他们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理念、世界观、价值观与创业能力等,为将来做好二次创业的企业领头人,既必要,也可行。佛山的做法效果如何尚不好评价,但是导向是正确的。
“富二代”挂职国企是一种优势互补
《中国企业报》:有些人认为,国企本身就是“资源垄断、机构臃肿、机制僵化”的“代名词”,“富二代”们去国企学习,能学习到什么?您认为挂职是否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李锦:近水识水性,近山识鸟音。显然,佛山市此次组织挑选4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到国企挂职锻炼,也是基于当前我国推行混合所有制的国情以及对民营经济长远发展而作出的决策。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而发展混合所有制的首要条件就是国企和民企要实现优势互补。当然不少国企有着“机制不活、效率不高”两大弊端,但是到民企去不是学这个,而是应该学习国有企业中积极的东西。我国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经营上小农经济意识比较浓,管理上也不够规范,习惯于用人唯亲。相比之下,国有企业具有相对稳固的从业群体和较为完善的制度管理模式,这些管理方式与运作机制不但与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不谋而合”,是民营企业今后发展壮大的必走之路。此外,国有企业还会不折不扣地执行落实国家劳动等各方面法规,勇于承担各种社会责任,员工带有传统“主人翁精神”的基因更是民营企业员工所不具备的。
反过来说,让这些民营企业家到国企挂职,尽管不参与国企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但民营企业家们对企业发展尽心尽责的“以厂为家”甚至“勤俭持家”的精神等对国企领导也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也不失为一种“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的交流方式。
解决家族企业痼疾混合所有制是良药
《中国企业报》:在您看来,民营企业如何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来解决家族式企业痼疾?
李锦:混合所有制是当前国企改革的主题。多数人注意到资本与项目的混合,而忽视管理与文化的混合。未来民营企业要实现与国有企业相互渗透和交融,民企必须实现四个方面转变。一是从家族独资向资本社会化转变。这有利于解决单个私人资本不足的问题,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具备进入资源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资本实力。二是从古典企业治理结构向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转变。民营企业必须实行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选拔和信任不具有血缘和裙带关系的职业企业家,彻底摆脱家族式管理,特别是民企可以“只接股、不接任”的方法可以推行。三是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民营企业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和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尤其是要重视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政府在民营企业管理培训方面应该有所作为,具体包括建立管理技术、文件、制度、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平台,建立民营企业培训服务机制等措施,促使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四是从家族伦理文化向现代法制文化转变。民营企业特别要克服自身固有的亲情性、隐蔽性与随意性等习惯,走向公开、公平、公正,特别是法制化、阳光化与制度化,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当然国企在这些方面也有差距。
是好事也要透明否则会成为“怪事”
《中国企业报》:佛山民企“富二代”到国企挂职一事公布后,引起轩然大波,多数是批评的声音,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李锦:议论多自然是一件好事,大家都有关注,自然有利于改进与做好这件事情。总体上看,这样的“挂职”学习交流无论是对民企还是国企,都互有收益,在民营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是很有益的尝试。我觉得认识这件事,应该有个坐标。一是国情的坐标,中国“创一代”多数是1983年至1990年起来的那一代人,多数是60岁至75岁的人,到了大交班的时候;二是改革时代的坐标,目前正是国企与民企混合所有制大规模开始的关键时刻;三是政策坐标,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两个都是”的重要思想,民企与国企同样重要。我决定评论家们的眼光似乎应该更大度些、更包容些,包括对政府与国企的包容。千万不要把好的做法说坏了。
《中国企业报》:现在广东佛山那边似乎是缄口不言,没有信息,也不接受采访。似乎存在着担心、处于戒备状态?
李锦:广东那边是习惯多做少说。其实,可以更充分地披露信息,包括对这批富二代的培训效果都可以公开,没有什么可怕的。
早在2009年,江苏省就曾部署用两年时间,培养出1000名民营企业家的后备人才,大批“富二代”得到了进入党校学习和到国企挂职锻炼等机会。此外,为了帮助民营企业后继有人,北京大学历史系也曾推出过“富二代”培训,授课内容涉及10多个板块,包括“传统文化传承”、“修身之志”、“创业和兴业”等。这些做法早已经开始了,也收到了一些好的效果。
目前,有能力培训民营企业接班人的,无疑是政府。将民营企业后辈人才的培养应视为一项长期公益事业来做,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引导教育、挂职锻炼、开办培训学校、引导相关辅助教育等方式加以辅助,意义深远。当然,对于佛山这半年的效果了解不够,也不必妄加评论。
社会舆论中一些好的建议应当引起充分重视。譬如,组织“富二代”民营企业家挂职国企,只可倡导自愿,不可刮风搞强制推行。从实践上看,政府应当顺应现代企业成长规律,着眼于完善市场体系,健全与现代企业制度配套的法律体系,做好引导与服务工作,切勿过多干预民营企业的“家务事”,这些话是极有道理的。
还有一种现象,借对富二代企业家培训,进行狂轰滥炸式收费教育与培训,有点学校大发富二代的财,培训八九天,要收七八万元,到底教了什么,学了什么,我看多是名不符实,只是卖牌子而已,此风不可涨。如果党校与行政学院也这么做,便出大问题了,这是我们所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