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经新闻出版部门批准创办的企业报刊已达1.9万多种,完全由企业自发创办的报刊多达8万种。这看起来仿佛是个很大的数字,但细想一下,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已达到14.47万家的中国,民营企业更是多达几千万家。试想,哪家企业不需要宣传推广,不需要市场营销,不需要借助自办报刊内部管理外部公关呢?而又有哪家企业愿意把钱全部花给社会上办的外报刊,而舍弃有的放矢的自主行为呢?那么这些企业报刊办得如何呢?
一句话,各显神通,各有千秋。从本期开始,本报每期将选评部分企业报刊,以期为广大中国企业有所助益。
中国企业与企业报刊(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韩琉
中国企业与企业报刊(一)
万科与《万科周刊》
《万科周刊》是最资深的企业报刊之一。该报刊创办于1992年,出名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其定位是:企业视角,人文情怀,办得很活泼、有个性,当时的年轻人都爱看。当时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一对年轻人在深圳某公园约会,当时谁也不认识谁,手里的信物约定是一本《万科周刊》,可见其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
随着《万科周刊》的广泛赠送,万科的知名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人说《万科周刊》为万科带来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相当于每年花几千万元的广告费。有人甚至说,即使万科每年花几千万广告费,也不一定能够收到这样好的品牌传播效果。
因为《万科周刊》的广泛赠阅和读者对其内容的认同,导致全国范围内有两类人奔向万科,一类是最优秀的地产人才,另一类是想要买房的客户。他们都是通过《万科周刊》认可了万科的管理理念、物业服务水平,或者选择在万科工作,或者选择万科产品的。可以说,万科今天的成功,跟当年《万科周刊》的广泛宣传是分不开的。在万科发展最关键的时刻,《万科周刊》充当了万科与员工、客户之间的黏合剂。据说《万科周刊》一年的经费在250万左右。
海尔与海尔报刊
海尔文化中心办了几种报纸,《海尔人》报、《市场快报》、《海尔新闻》,这些报刊是海尔集团的喉舌,主要负责将海尔的文化理念、管理思想、价值观,通过报纸注入整个组织中,它主要通过表扬、批评和大讨论的方式,把一些理念传播到所有的员工心中。例如在《海尔人》报就有一个批评的栏目。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海尔报上没有批评,只有表扬的话,那么下一期的报纸上要批评的人就变成海尔文化中心,《海尔人》报的负责人。《海尔人》报功力深厚,纯企业内部传阅。20多年,仅面向企业员工,人手一份。他们将读者分为了三个层次:第一是企业的高层领导;第二是企业的中层干部;第三是企业的基层员工。
宝钢与《宝钢经济与管理》
宝钢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至2013年宝钢已连续第十年进入美国《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并当选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标普、穆迪、惠誉三大评级机构给予宝钢全球钢铁企业中最高的信用评级。目前已形成普碳钢、不锈钢、特钢三大产品系列。《宝钢经济与管理》定位鲜明,内容也如同其办刊宗旨所描述的:解析冶金信息、讨论管理科学、传播行业信息。大多以论文为主,只在二版出现集团活动,想必动态新闻都在报纸上。手头三期,每期选列一个标题,如:《从生命周期视角》、《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钢铁跨国投资新趋势》、《事业部制管控设计与实践》。52页,90克铜,骑马钉。
正泰与《正泰报》 《正泰报》创刊于1993年4月,其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创刊初期的油印小报《正泰电器》;二是1994年,《正泰电器》改名为《正泰报》,开始按新闻规律办报;三是1996年11月,《正泰报》开始彩色印刷,四开四版,每月一期;四是2000年,根据企业实际,经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改为每月两期,并取得了正式刊号(“浙企准字第C014号”)。
伴随正泰20多年,《正泰报》担负了对外宣扬正泰企业文化,对内增强员工素质的重任,成为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增加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媒介,是提高员工忠诚度、加强团队协作的渠道,是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美誉度的有效工具,是企业自我教育,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阵地。这张富有浓郁特色的企业报刊,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和员工的需要。《正泰报》的发行量突飞猛进,从创办初期的每月两三千份达到了现在的每月6万多份,覆盖面为集团所辖6大专业公司、50余家持股企业、800多家专业协作厂、2000多家国内外销售网点及行业职能部门。《正泰报》现已是浙江省企业报刊协会理事单位、温州市地方报刊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