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金融投资
 

2014年6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络安全概念股迎黄金十年
技术或为重要制约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网络安全概念股迎黄金十年技术或为重要制约

近日,网络安全概念股如同一颗耀眼的明星照亮A股:持续上涨,表现强势,多只股票涨停或逼近涨停。5月28日,国民技术(300077)、浪潮信息(000977)、浪潮软件(600756)涨停,新世纪(002280)、卫士通(002268)、航天信息(600271)、东软集团(600718)、绿盟科技(300369)等股票涨幅6%以上。而进入6月,网络安全概念股依然表现强劲,6月4日临近午间收盘,北信源(300352)涨5%,启明星辰(002439)、旋极信息(300324)涨4%,绿盟科技(300369)涨3%。

网络安全概念股缘何如此强劲?背后有着哪些因素的支撑?未来走势如何?近日,包括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南京证券分析师季永峰、中投顾问IT行业研究员王宁远等在内的业内专家分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源于全球网络安全升温背景及政策性因素

《中国企业报》:近期网络安全概念股为什么会受到热捧?

李大霄:目前的大背景是整个全球网络安全不断升温。此外,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对网络安全越发重视,国内对这类产业需求很大。

季永峰:今年以来市场比较低迷,网络安全概念股却持续上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与当前的背景和政策性因素有关。一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需要;二是创新是解决当前经济困难的出路;三是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紧密相关,如从去年引发世界舆论关注的“棱镜门”事件,到今年各类信息安全话题。近期更是有美国政府起诉中国五名军人的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出台文件,禁止安装Win8操作系统、去IBM业务等。一系列事件表明新一届领导人对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

多方因素下,网络安全概念股出现炒作很正常。

王宁远:网络安全概念股受到追捧的原因主要是,美国对中国信息的窃取让中国对信息安全问题高度警觉,并表示将禁止安装Win8操作系统,同时中止中美网络工作组活动,随后还表示将出台网络安全性审查制度。这对于国内与网络安全有关的企业而言是重要机遇,网络安全行业将获得迅速发展。

投资者应谨防估值过高带来风险

《中国企业报》:相对于其它概念股,网络安全概念股自身有怎样的特色?

李大霄:相对于其它概念股,网络安全概念股价格明显偏贵。此外,网络安全概念股蓝筹股偏少,初创性企业多,能够落实到行业增长还有较远的距离。因此,投资者一定要保持足够警惕,防备估值过高带来的风险。投资者一定要正确预测其成长性,这对投资者而言要求很高。

王宁远:相对于其他概念股,网络安全板块的特色主要是,与政府关系密切,其政策的依赖度较大,大多直接为政府服务。网络安全板块概念股的技术含量较高,而且保密性强。然而处于轻资产运作,净利收入普遍在千万级别,盈利水平不高。

《中国企业报》:网络安全概念股的涨跌受哪些因素影响较大?投资者应该怎样看待网络安全概念股?

李大霄:对网络安全概念股而言,关键是能否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能否提供有竞争性的产品。

季永峰:通常情况下,股票涨跌与公司业绩密切相关。网络安全概念股则较为特殊,许多大的上市公司,都有国企的背景或者有政府的订单,小的初创型的网络安全概念股则明显处于劣势。

王宁远:网络安全概念股涨跌受到政策、技术以及国际网络安全负面新闻等影响因素较大。投资者不应盲目追捧网络安全概念股。虽然目前政府表示欲制定网络安全性审查制度,但是具体法规尚未出台,还难以判断对网络安全概念股的利好究竟有多少。

未来10年将是网络安全概念股的黄金10年

《中国企业报》:网络安全概念股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季永峰:目前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几乎一片空白,从软件到硬件几乎全部受制于国外供应商。“棱镜门”事件后,国内相关部门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网络信息安全将逐渐受到重视。未来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将有更多政策支持及更大扶持力度,这一市场空间很大,未来10年将是网络安全概念股的黄金10年。因此,相关股票也将迎来中长期利好。对那些有政府订单背景,有市场领先优势、能够取代国外产品的网络安全概念股而言,增长空间更大,这类白马长线股值得关注。

此外,并非所有的网络安全概念股未来都是利好,再好的行业也有垃圾股,投资人也应保持警惕。

王宁远:网络安全一直是我国的短板,在经历了美国窃听风波之后,政府对网络安全的意识迅速提高,毋庸置疑今后国家势必大力巩固网络安全,为网络安全相关公司提供较多优惠政策,然而技术是限制网络安全概念股的重要阻力,若技术没有突破,网络安全概念股难有实质性发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