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1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1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4年6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常态是对未来政策走向的一个大定论,一些对于中国经济现状和未来的模糊和错误认识将得以澄清,一些对于中国未来政策方向的主观的和幻想的判断将由此排除。

“新常态”击碎经济刺激幻觉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新常态”击碎经济刺激幻觉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调研时强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一句话清晰地表明,当前的经济增速会是一个正常的状态,当前的结构性调整会是一个长期的状态。要丢掉希望国家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的幻想,克服经济刺激依赖症和GDP崇拜症,告别此前长时期的“疯跑”状态,把重点转移到经济发展质量上来。

首先,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是常态,不能增速减缓就幻想经济刺激。从全球范围看,7%依然是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并且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庞大的基数决定其增速必然减缓。此前中国的超高速增加是非正常的,是人为刺激的结果。不仅严重透支了资源和环境,也制造和积累了大量短期内难以消化的问题。一些企业习惯了高增速下的轻松赚钱的日子,把目前经济增速降到合理水平看成是经济的严重下滑,不是积极主动调整企业发展策略,而是认为国家必然出台救市措施,并且在赌国家政策的转向;个别经济学者也把国家从长远角度考虑出台经济改革措施,称之为“微刺激”、“中刺激”,加大了市场对刺激性政策的预期和依赖。对此,“常态论”是一针清醒剂,让那些寄希望国家再进行经济刺激的幻想彻底破灭。

其次,经济结构调整和去产能化是常态,不能是一些行业出现困难就出手救市。产能严重过剩这是一个共识,那么去产能化、去库存化的过程,必然有一些体弱多病的企业要出局。所谓淘汰落后产能,直白说,就是要有一批企业要死去。现在一些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日子不好过,一方面是因为前面在“过度繁荣”的假象下无节制地膨胀;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没有退出机制。差的企业淘汰不掉,好的企业也活不好,所以造成了全行业性的困难。只有这种情况持续一段时间,用市场的力量把劣势产能淘汰出局,行业的困难局面才能扭转。如果政府出手救市,只能是加深优不胜、劣不汰的问题,让问题积累得更加严重。

第三,经济体制改革是常态,企业经营环境会持续优化。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其中包括对小微企业的减税政策、向民间打开垄断企业的大门、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新“国九条”等,也包括由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所引起的相关法律的修改。国家正从深层次上改革制约企业活力的方方面面,让行政手段逐步退出市场,发挥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活企业的创造性、能动性。

第四,反腐打贪是常态,扭曲的政商关系将得到纠正。审批经济不但加重了官员的贪腐现象,也破坏企业正常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秩序。导致一些企业不是靠创新去赢得市场和客户,而是靠打通审批环节的关口、靠各种名目的补助和补贴寄生性生存,造成了企业间严重的不公平。长期持续的反腐打贪活动,必然会使腐败现象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为企业营造更加公平的经营环境,促进企业间的良性竞争。企业家既不必挖空心思去找政府要项目、要补贴,也不必为怕得罪权力部门而提心吊胆,可以把全部的心思放在搞定市场上,而不放在搞定市长上。

新常态是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宏观把握,也是对未来政策走向的一个大定论,有利市场和企业对未来做明确的判断和决策。一些对于中国经济现状和未来的模糊和错误认识将得以澄清,一些对于中国未来政策方向的主观的和幻想的判断将由此排除。

曾经是被激素所过度催肥的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节食瘦身的痛苦过程。只有认识到这个过程将是一个常态,丢掉所有不切实际幻想,尽快主动地适应这样一个新常态,转型的时间和痛苦才会减少。那种减减停停,停停减减的不坚定的减肥方式,不但没有任何效果,相反还会是最折磨人的。因此,必须要下定决心,一减到底,一减成功。

新常态是一颗定心丸,更是一个主心骨。中国的经济政策不会出现反复,中国的经济走向不会出现反复,企业家们要选择好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一个新的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已经出现。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