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今日华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今日华兴
 

2014年5月2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心人天不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江金骐

有心人天不负

对一般企业而言,2005年意大利维罗纳石材展和2012年第十二届中国(厦门)石材展,可能就是司空见惯的商业展会,但《中国企业报》记者注意到,这两个展会对华兴而言,先后都很“碰巧”推动了华兴石材机械的大发展,而推动这两次发展的,有一个共同的隐形的原因,那就是华兴一直做着“有心人”。对此,山东华兴机械股份公司总经理崔洪章做出自己的解读。

《中国企业报》:10年前的华兴,正处在大调整状态,某些方面可谓“百业待举”,在这种背景下您被“公派出国”参加当时正在意大利举办的维罗纳石材展,当时在您的心里,欣喜之情和内心压力哪个更大?

崔洪章:那时的华兴正处在爬坡阶段,不仅是处处要人手,也是处处要钱花。在这个节骨眼上,孙董事长派我们走出去,很显然一是要我们开眼界,二是要我们拿东西。所以,当时我们有欣喜,欣喜的是我们公司积极响应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号召,打开大门,开门创业;但当时又有压力,压力是我们当时没有国际商务经验,担心自己乘兴而去,空手而归。

《中国企业报》:能理解,那时还没有WTO,欧洲也没一体化,中国民营企业似乎在国外也不受待见,更谈不上号召力,在这种商业环境中,你们到了国外能干些什么?

崔洪章:你列举的这些现实情况,给我们带来的最大障碍是行动不太方便,比如现在在欧盟各国,在国与国之间往来,如同在几个城市间穿行,尽管这样,我们那时仍然抱着“一定不虚此行”的目的,不仅抓住参观展会的机会,我们在接下来的几天,还分别考察了意大利、芬兰、俄罗斯等国家的石材加工企业、机械和装备制造、矿山开采等领域。通过考察,我们了解了当今世界石材加工新趋势,了解到石材制品的巨大消费市场,让我们看到了石材机械装备的巨大市场潜力。

《中国企业报》:我明白您当时“看到了什么”,我想问您后来都做了些什么?

崔洪章:回国后,我和我的同事对照先进找差距,当时就制定出了追赶战略,我们决定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的“三高”石材机械产品作为重要的开发重点,实施管理、研发、生产销售的创新融合;我们决定投资购买设备、器材,抽调、招聘、配备精干人才,组建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还确定“生产一批,研制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确保每年都要有新产品储备,以此确保技术在国内遥遥领先。

《中国企业报》:您说的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实施效果怎样?

崔洪章:我们的系列创新,是先有考察,再有冷静思考,然后做出的集体决策,因此到了决策执行时,我们的效果非常理想,比如在随后几年里,一批自动化程度高、市场附加值高的产品迅速推向市场,受到用户青睐。锯、切、磨,数控、异型、全自动生产线,五大类型20多个品种的新产品先后研发成功,成为石材加工厂家的常规装备。还有花岗岩磨抛机,一直以来这个产品就是粗大笨厚重,但2009年首台树脂连续磨的研制成功,不但价格是同规格传统连续磨抛机的1/3,生产效率还提高了5倍,仅2010年销量突破2000台。过去,石材行业污水处理一直是石材发展的弊端,华兴研制的HWT140型污水塔式分离净化与循环利用系统,采用封闭式管道连接,确保场地环境整洁,部分结构填补了同类产品的国内空白,具有推动国内石材加工行业转型升级,实现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大推广价值,改变了石材生产“晴天粉尘满天飞,雨天泥水满地流”的生产环境,2012年该产品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中国企业报》:这些创新带来的效益,直接动力毫无疑问来自企业的身体力行,但间接源头似乎还在那个展会、那次考察。您认同这一说法吗?

崔洪章:我要说,有心人天不负。包括我们参加2012年第十二届中国(厦门)石材展,因为按照现在的逻辑推理,我们今天的波腹板项目,灵感也是来自展会。当人们看到展会上,波浪腹板搭建的二层别墅展位时,很多人在为之惊叹时,我们却透过惊叹看到了商机。也就是从那以后,包括孙董事长,包括许许多多的华兴好员工,历经多少不眠之夜,为此付出多少汗水也无怨无悔。现在,客户能看到,波腹板自动焊接装备涉及焊接机器人、液压、伺服、机械相互配合,实现了六轴联动,具有加工速度快、精度高,能够出色完成扫描、切割、焊接等工作,真正实现了机电一体化,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整条生产线只需要3、5个工人就可以完成操作。去年10月,在国家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与会专家给予波浪腹板项目这样的鉴定,波浪腹板钢结构设计方法与生产装备的技术创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随后的11月,在第十届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上,专家对华兴研发的波浪腹板H型钢智能生产装备给予“中国第一台”的定位,这些现在看来,其实是“因果报应”。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