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重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重点
 

2014年5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金融不能永远草根

来源:中国企业报  

互联网金融不能永远草根

(上接第一版)

“开放、平等、协作、分享”,免费、订制,极致体验,这都是一些多么人性的词句,条条信息,各个产品都在挑逗着人们那敏感的神经及脆弱的心灵,当人们被这种所谓无数点状的兴奋与幸福浸泡时,一定开始出现衰竭与腐朽,我相信每个互联网服务商都是在为客户着想,不惜赔钱让利客户,体现的是人性的思考,但整体的结果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对人的身体及生命周期的侵占又是违背人性的、反人性的。

因此我强烈的呼吁,互联网企业多开发些避免骚扰信息、避免重复信息,能自主选择个性信息的软件功能,尽量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符合人的个性需求选择,使我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充足睡眠,锻炼身体,阅读书籍,健民强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第二,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

不管互联网发展到哪一步,其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期货、资管、财富的本质特征并不会发生变化,因为互联网本身永远不会也不可能创造出金融。互联网只是努力把金融换个玩法。金融与互联网的文化本质是对立的,金融更多的是强调理性谨慎,而互联网是自由开放。美剧《纸牌屋》里一句台词“理性与非理性是互补的,两者分开的话,力量就会小很多”,用它形容今天移动互联网是再恰当不过的。

尽管金融与互联网都十分强大,但当理性谨慎的金融与自由开放的互联网真正全面融入的时候,整个世界将发生变化。金融最大的成本是人工及交易成本,而这正是互联网得天独厚的优势,当我们把巨大的人工交易成本降到最低,并让利客户时,社会的实体经济也将活力大增,金融的力量也将呈几何倍数放大,这是无疑的。

但互联网草根金融并不能代替真正的互联网金融,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一定是互联网在金融全产业链的运营和渗透,现在这只是一个皮毛的东西。我刚才跟马蔚华行长讲:我们搞的余额宝等这些东西实际上95%都买了货币基金,货币基金基本上又都存到银行去,其实就是挪了一个存款的地方,这不叫金融。所有的东西都是皮毛,距离真正的金融渗透还有十万八千里。我们说真正的互联网金融绝非是简单的买一个类存款产品,在此我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大家可以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目前来讲,互联网金融热非常强,真正关心的是互联网和金融界的人,当然这是无疑的。但是有一个特别有趣的问题是我觉得金融人对互联网的认识进步的速度可能要比互联网人对金融知识认知速度快的太多,现在比如说我们要考试,不讲技术问题,对互联网理念的理解,金融未必比互联网差。如果考金融的理念和知识,可能有更大的差距。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互联网金融的方向应该是非常清楚的。

现在互联网金融产品热,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中国金融还不够发达,我们的资本市场,特别是银行存款还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这个问题其实根本不是问题,很快就会解决,这和互联网本身没有关系。因为这是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不够造成的。

Google的领导人曾说过,银行的竞争激烈、利润率低,Google没有什么理由涉足这一艰苦却未必赚钱的领域。为什么说美国互联网金融草根没有这么烈性,说明美国这样一个金融市场非常发达的国家他们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和我们是有本质不同的。反过来讲,我们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一定不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误导,一定要真正渗透到互联网金融的各个领域,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公司讲,金融里面最复杂的是保险,但是大家可能对保险的了解也是最少的。十年以后保险应该是客户自主设计产品,我们应该把风险因子列的非常清楚,让它碎片化,然后我们将来的理赔不需要理赔员,可以客户自助,有了这个网络以后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客户自助的理赔,他可以自己更放心,让客户更信任,我们成本降低,这些思想在金融企业里面已经渗透到我们血脉之中。我坚信十年以后如果中国有十家伟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至少七家是现有金融机构对互联网的渗透和发展,另外可能有三家是现在互联网企业通过收购和设立金融机构来达到和实现,否则不会出现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因为做金融的人对互联网的了解认识已超过了做互联网对金融的理解。如果没有金融人才和金融风险的认知,一定不会出现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缺乏风险与谨慎原则的金融互联网,在可预见的未来也意味着金融体系的崩溃。

第三,互联网精神与思想是伟大的。

“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互联网文化,“极致体验与平台思想”的互联网本质追求,“大数据、云计算”的广泛应用,是异乎寻常的伟大。互联网思想是伟大的,到现在我还没有发现比互联网思想更伟大的思想,因为它不仅符合社会的进步文明,而且会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驱动力量。但这不仅需要金融人士,也需要互联网人共同承诺和实现互联网精神。

他们倡导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文化和精神,对社会的进步有极大的意义。但是互联网企业是不是都是开放的?也未必。我跟马云、周鸿祎在一起聊天,发现他们都不用微信,他们也是非常实在的。所以说他们也是有强烈的风险意识,也需要更大的开放。

从这个意义上讲,包括金融管理在内的全社会应该更多的容忍与支持互联网的应用与实践,作为金融企业能把互联网精神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并付诸实践,我相信它一定能成为一家伟大的金融企业。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我不是一个唱反调者,其实我是互联网金融坚定的支持者。我准备给清华五道口捐2000万元设立以互联网研究为主的金融创新中心。我去年就在集团内部组建了五个互联网产品的开发团队,包括集团3个,产险、寿险都有,发动公司内部设立了上千个微信群,自己的手机也有近百个微信群,因此也成了极大的受害者,我高度赞赏互联网不仅要产品人性化,更要符合人体机能及健康需求的人性化。

(本文系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在首届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的演讲,发表时略有删节,标题为编者加。)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