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第20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4年5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航天科技高凤林:技能工人的楷模——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郭新

航天科技高凤林:技能工人的楷模

他是一名最基层的焊工,却常常出现在最高级别的技术分析会上;他没有任何令人刮目的头衔,却被指定参与制定部级质量焊接标准文件;他不能指挥调度任何资源,却屡次受命领导技术革新。他,叫高凤林,是中国十位高技能人才楷模中的一位。一次次突破焊接技术极限,高凤林勾画出中国技能工人的时代坐标。

高凤林,是火箭总装厂的一名焊工。在车间实习期间,他通过观察和实践,总结出焊接技术“稳、准、匀”的基础要领。为了实现这三个字,他端过砖头,甚至在焊枪上绑过铅条练习。

三年后,“长征三号”火箭三级低温发动机燃烧室在进入最后研制阶段时出现了致命问题:由于熔焊点产生的金属结晶比较脆,极易造成冲压断裂。高凤林分析,问题应该出在材料内部的应力上。他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一举成功。

这一年,21岁的高凤林荣立了该项工程的三等功。开始在焊工队伍中崭露头角,也逐渐被技术系统的领导和专家所熟悉。

但高凤林并没有因此感到欣喜,反而感到一种茫然和无助。他说,虽然当时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心里总觉得不踏实。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焊接技术也在与时俱进,掌握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只有不断用理论武装自己,才能对现有的焊接技术进行推陈出新。就这样,高凤林重新捧起了课本。他先后取得了机械制造工艺专业大专学历以及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

火箭发动机螺旋管束式大喷管的焊接,在屈指可数的几个航天大国都是关键技术,也曾一度成为我国运载火箭研制的瓶颈。

数百根、壁厚仅0.3毫米的方管排列对接,超薄的部分,焊接时间必须控制在0.1秒内,否则会瞬间被烧穿或是被漏焊,将造成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火箭总师们决定让高凤林主持攻关。

经过30个日夜的攻关,高凤林完成了长达近千米的焊缝加工。经X光透视检验,竟被判定有200多处裂纹。这无疑将大喷管判了死刑。高凤林听到这个消息很难过,不相信经过自己严密计算、精心焊接的大喷管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当时他就对大喷管的结构、材料、焊接的程序一一进行了复验,感觉这应该是在X光成像下影射的假象。

高凤林给出的这一结论,惊动了火箭技术研究院的领导们。他们听取了高凤林的专题汇报,并对焊缝做剖切分析。200倍的显微镜下显示:不是裂纹,高凤林的判断是正确的。时任火箭总装厂主管发动机的副总师喻以明对高凤林主持攻关的决定很是自豪,他说高凤林想法非常坚定,而且当时是高凤林亲自焊的,这就跟他爱学习、学习和实际相结合有着必然的联系。

从高质量的操作,到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再到创新生产工艺,高凤林不断攀越焊接技术的高峰。

2006年,受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邀请,高凤林作为航天专家,参加了由世界16个国家参与的反物质探测器项目。研究院当时的反物质探测器项目技术负责人王毅这样说:AMS2反物质探测器采用的是低温超导磁铁,国际上还有国内组织两批专家来进行技术攻关,提出的技术方案,都没能得到美国宇航局的评审通过。高凤林到现场看了设计方案、看了零部组件后,根据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第二天就提出了生产制造方案。这个方案马上得到了各方面一致认可。丁教授对这件事非常满意,丁教授专门打电话给研究院院长,对高凤林帮助解决了AMS2技术攻关表示感谢。

两个月后,高凤林的制造工艺方案获得了美国宇航局的认可,丁肇中教授又亲自点名高凤林,以特派专家的身份督导该项目的实施。

2006年,高凤林被国家七部委评为“中国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成为航天制造的“明星”。但他依然工作在一线上,除了完成生产任务外,他还有一个意义重大的工作,那就是培养更多像他一样的技术能手。他所在的班组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被国资委树为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标兵,2006年以来连年荣获院神箭金牌班组。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