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一周要闻(2014.5.2—5.8)
来源:中国企业报
国资一周要闻(2014.5.2—5.8)
1.财政部发文提高央企红利上缴比例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财政部网站5月6日消息,财政部决定从2014年起,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调整后的央企红利上缴比例为:第一类企业中国烟草总公司为25%;第二类企业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等14家为20%;第三类企业包括中国铝业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等70家为15%;第四类企业包括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为10%;第五类企业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两家免缴当年应缴利润。
点评:提高央企红利上缴比例是人心所向,众人所盼。不过对于多数老百姓而言,这些红利有多少能真正用于老百姓身上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提高上缴比例只是第一步,建立合理的红利使用机制,确保其真正用在老百姓身上,或许才是今后更为重要的问题。
2.上海国资流动平台将实质性启动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中国证券报》7日消息,备受关注的上海国资流动平台方案基本成熟。上海国盛集团已经成为上海市确定的两个国资流动平台之一。国盛集团被要求在9月底之前完成内部的整合清理工作。上海目前确定的另外一个国资流动平台是上海国际集团。两者分别是上海国资的产业投资平台和金融投资平台。上海市政府日前召开的二季度工作会议提出,上海要实质性启动国资流动平台,抓紧推进与竞争类企业密切相关的各项改革。按照此前公布的计划,上海要建立“一对多”的国资流动平台,在未来几年内形成2—3家充分发挥投融资和国资流动平台功能的资本经营公司。其中,至少有一家将在今年进行实质性运转。
点评: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日前已被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写入2014年工作要点。期待国资流动平台的启动能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资保值增值带来更多利好。
3.山东国资“红利”6年收了55亿元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第一财经日报》5日消息,山东省财政厅相关人士在日前山东省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亮出了省级国资上缴红利“账单”:山东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从2008年到2013年的6年间,收入累计完成55.42亿元。上述人士介绍说,山东省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不仅低于央企,也大幅低于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深圳等地,收取比例低,收支规模小,很难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宏观调控功能,与山东省作为国有经济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今后,山东省将继续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在省级国有资本预算收入支出方面,将主要用于支持现代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发展、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和省属企业改革改制。
点评:去年,仅山东省省管企业的资产总额就达到了21440亿元。6年收了55亿元,这一比例确实偏低。提高上缴比例势在必行。不过在提高的同时也要注意“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避免国企红利体内“循环”,提高上缴比例才真有意义。
4.中央所属19家文化企业转制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财政部网站8日消息,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宣部关于转制文化企业名单及认定问题的通知》的规定,《中国建材报》社、《中国纺织报》社、《中国服饰报》社、《中国县域经济报》社、《中国花卉报》社等19家中央所属文化企业已被认定为转制文化企业。转制文化企业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的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点评:文化企业转制已经进行几年了,成效显著,减轻了财政负担,增强了企业活力。这一次转制企业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多数是行业类报刊社,标志着文化单位转制改企过程中又一个领域取得新突破。
5.监管部门摸底涉房央企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甘肃经济日报》7日消息,监管部门近日正委托市场化机构,对央企的“涉房”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待摸清家底之后,将试点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加快部分央企“退房”步伐。此次摸底的对象主要涵盖涉房央企,内容包括房地产业务的类型、范畴、比重、从事时间、“退房”进展等。报道指出,在这轮改革中,部分“涉房”央企将纳入到试点之中。通过对央企的重新组建,实现业务职能的重新划分,并起到改变现有业务格局的效果。
点评:央企退房令已经喊了不止一次,希望这次不再是只见打雷,不见下雨。在吸纳社会资本进入过程中,一些央企的房地产业务应有所强化,另一部分央企的房地产业务则应加速剥离。(孟书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