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持续升级第三方支付风控加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郭奎涛
监管持续升级第三方支付风控加码
从国务院107号文、央行5号文,到央行暂停二维码支付及虚拟信用卡、79号文暂停新增银行卡收单业务,再到近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的10号文,可以说,在中国第三方支付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没有哪一年像今年这样被监管部门如此“厚爱”。“互联网金融经过一个蓬勃向上快速地爆炸式地发展之后接下来将面临合规的检验。”汇付天下CEO周晔认为,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将成为接下来的焦点。
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崔毅龙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的监管文件实际上都是对以往监管框架的一些细化,随着第三方支付在金融领域的深耕以及市场普及度的加深,对具体业务进行规范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月发文三次
虽然对于互联网金融在风控上的质疑不绝于耳,监管部门仍然十分看重其在金融改革中的积极作用,央行在去年就将其定性为“现有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国务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对于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一月之内就发文多达两三次。
周晔坦言,今年以来,第三方支付确确实实在经受一个监管上的考验。自国务院107号文开始,1月,央行5号文要求规范银行卡的管理;3月,央行叫停网上信用卡以及二维码,随后又叫停了新增银行卡收单业务;4月,银监会和央行联合下发10号文,加强对资金支付各种限额和客户信息认证。“近期的监管文件虽然很多,整体上还是没有改变以往监管的大方向,在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前提下促进相关业务的合规。凡是从规范行业发展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去做一些监管,支付企业都是非常欢迎的。”崔毅龙说。
崔毅龙告诉记者,“支付企业万一出现违约事件,最终的风险可能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个时候需要央行这么一个权威的、中立的第三方出来,去从行业的角度做些要求。”“而且从具体的实践来看,央行的监管并没有对支付企业带来过多的负担,没有哪家企业因为监管过严就过不下去了,只是一些个别争议性的业务近期被暂停,主要也是为了理清风险和做好防范,合规之后还有重启的可能。”崔毅龙表示。
按银行标准监管支付企业
在第三方支付这一波的监管高峰中,国务院107号文具有重要意义。这份文件要求,互联网金融在央行统筹下“谁的孩子谁抱走”,监管机构按业务不同,开始分业监管。然后,就有了央行、银监会等各监管机构的不同监管文件。
周晔解释说,对支付企业而言就意味着,它的基础业务是支付,受人民银行监管。如果去做一些信用支付或者贷款类的,要银监会监管。如果去做一些理财业务,涉及证券类、基金类的产品则由证监会监管。
崔毅龙也指出,监管部门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正在越来越细,这是一个方向。
随着近年来第三方支付的爆发式增长,行业无论从体量上还是业务上,都正在从银行的一个辅助、补充,走向与银行可以对话的阶段,部分业务甚至出现了“银行化”的趋势,“不能说,你做了银行的事,却不存在相关的风险。”崔毅龙说。“监管部门正在参照银行的标准来对支付企业进行监管,对第三方支付的管理办法已经从原来的草稿到细则,再到现在的执行阶段了。原来,我们只需要给央行一个整体的流量表,证明我们没有挪用资金就可以了。现在不行,报告必须具体到每一笔业务,哪一笔用到什么地方了,都要清楚。”崔毅龙透露。
风控成企业核心部门之一
虽然监管加码并没有束缚第三方支付的持续发展,给支付企业带来的压力却是存在的,其中之一即是成本的上升。
据悉,在2011年之前的无牌照时代,海科融通的风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合作银行的相关要求,另一个是公司内部的制度建设,同时还会根据用户的反馈,及时调整相关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整体来说,那个时候的风控是后期的。先抢业务,出了事才去想办法解决。加上合作银行就那么一两个,只有两三个人盯着就可以了,风控更多是一个内部服务或者后勤。”崔毅龙表示。
而拿了牌照之后,央行要求,不管有没有出事,必须先把应对方案做出来,还要成立专门的风控部。以备付金为例,海科融通需要向央行做的各类报告,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海科融通风控部的人员已经增加到了十几个,整个部门也成了企业最核心的部门之一。
不过,崔毅龙强调说,成本上升对公司运营的影响暂时无法统计,对于企业健康发展却是必不可少的,“有些高风险的业务接了之后,风险损失超过其收益那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