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4年5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困难面前总理为何信心十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沛杉

困难面前总理为何信心十足

近期有人疑问:十八届三中全会敲定市场化改革方向,特别是中央政府一系列较有力度的经济改革举措出台后,陷入困局的经济局势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有不断“恶化”的迹象。可是面对这种“困局”,作为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却显得“胸有成竹”好像早有预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此,北京某“财经智库”经过专题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已经进入痛苦的调整期,这个过程是国民经济由政府的计划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的必然过程,其过程必然是痛苦而艰难的,但是未来前景是光明而有魅力的。

这个过程之所以痛苦、甚至很多经济指标可能出现疲软,主要原因在于四个方面:

一是国有企业受到明显的市场化力量的倒逼。在政府的特殊优待明显减少、监督管理日趋透明、反腐力度日益加剧的情势下,国有企业的无效生产、盲目支出、资产兑水、数字作假等不良行为明显收敛,而且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压力下,国有企业的领导层、管理层变得明显保守。比如,有关方面调查表明,北京一些中央和地方国企,宁肯资金沉淀在账面,与信托公司合伙变相放贷,也不盲目投资。“财经智库”专家走访的北京某个区级国有集团公司,现有正式职工一百多人,每年仅2亿多元的沉淀资金变相放贷,就可以净收益近3000万元,仅此一项就解决了所有人员工资、奖金及所有支出,而房屋等资产出租受益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这位企业的法人代表说:在目前形势下,只等“稳”字当头,静观局势变化;市场气候不好,投资搞砸了不值当。而中央级的大国企集团所属的儿子、孙子公司的管理层,大都也是这种心态。因此,有人对众多国有企业的这种做法用一句话概括:能混则混、能稳则稳,不爆腐败、不惹麻烦,这就是万幸。

二是民营企业正在经受残酷的竞争磨砺。近年来,民营企业一直处于严重的产能过程的情形下的恶性竞争阶段,而推动其恶性竞争的能量来源于融资支撑。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融资日趋艰难,政府扶持之力明显减弱,除了极少数大型民企日子还不错以外,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进入了十分艰难的“保命”阶段。《21世纪经济报道》称,今年以来,民企融资成本明显上升且融资艰难,即便是一些知名企业,也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文章举例说,拥有5000多家企业的工业强县邹平县正在衰落。当地民营企业人士坦承:长星集团发生债务危机后,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银行开始压贷、抽贷、惜贷。很多企业出现资金紧张和经营困难。为此,邹平县部分企业开始倡议成立共同维护区域正常信贷秩序的联盟。全国很多中小企业已经进入最后一轮的残杀式竞争阶段,相当多的民企,要么被踢出局,要么被饿死。市场化的优胜劣汰就是如此残酷。

三是整个宏观经济正在“排毒”挤泡沫。挤泡沫意味着要把多余产能消灭掉、把无效的腐败消费链铲除掉、把金融业的体内毒素排除掉,等等,这些都是十分痛苦的事情。比如,高端餐饮业、酒店业自去年已经接受了“洗礼”,正在逐渐回复到理性发展阶段;钢铁业、煤炭业、日用消费品行业,正在经历消除多余产能,再回归到正常的供需平衡的阶段。

四是各级政府作风日趋谨慎正在经历转型。习惯于大手大脚大投入、大吃大喝大气派的各级政府,需要一个适应期。在灰色收入明显减少、腐败代价越来越大的趋势下,各级党政权力部门的行为作风日趋谨慎。

在上述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痛苦的调整转型期,这意味着过去十多年畸形的经济结构,将逐渐调整到市场化主导的正常发展阶段,只要权力不再膨胀和作怪,未来的经济前景必然是越来越好。这或许是李克强总理信心十足的主要原因吧!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