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产业公司
 

2014年5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环保法要求提高:部分新项目上马即落后

环境保护法时隔25年首次修订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玮英

环境保护法时隔25年首次修订新环保法要求提高:部分新项目上马即落后

相隔25年,全国人大对环境保护法首次进行修订。新环保法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

“现在,与环保相关的标准、法规等越来越严格了,企业按照新要求新标准进行改造,但感觉总是跟不上数据要求。”在谈及新环保法和即将实施的新的环保标准时,一家火力发电厂相关人士这样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在“绿色经济研讨会———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对策”会议上,有环保专家表示,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制度问题,而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实际困境是,如果企业按标准治理,消除环境风险,就会入不敷出;政府如关闭整改该企业,又会影响当地的税收、GDP和就业。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环境价格市场和成熟或良性运转的资金机制远远没有形成。

新环保标准提高:

各种成本有所增加

4月29日,铜陵有色年报透露,为了更好地适应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和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要求,满足社会对碧水蓝天的期许,铜陵有色金昌冶炼厂将异地重建。

事实上很多企业已经早早行动起来。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要求,上述发电厂2006年申请了新项目,2013年开始试产,如今准备验收。

按照当初的设计,新项目已经预留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现在看来,新的环保标准要求又超出了一般想象。”上述电厂人士表示。

“现在项目建好了,却又下发了新的环保标准要求,只能找时间投资金再进行改造了。”上述电厂人士表示,“30万千瓦发电机组改造就需要资金1.6亿元左右。”

在上述电厂人士看来,“去年新项目建起来了,今年就出新的政策。”当然,“验收还是按照之前环评要求进行验收,但是以后还需要按照新的标准再进行调整。”

“如果企业进行重新调整,按照目前脱硫脱硝电价计算,成本肯定难以支持,企业完全是亏本的。”上述电厂人士认为,“脱硫价格应该增加到2.5分,目前的1.5分,企业已经非常亏了,成本根本保证不了。”

河北兴泰发电厂工程师郭立新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环保标准要求的增高,各种成本相应也将有所增加,投资增加一成,各种电、泵等改造等都需要相应提高改造,“改造是全方位的,不是单方面的改造。”

“如果改造至少需要2个月时间,而这个时间是不包括前期的基础设施改造时间的,然后才能再进行调整改造,接轨、调试等,非常紧张。”郭立新介绍道。

目前,大多数电厂都在进行升级改造。“但是,如果都在改造,那么电网就面临着瘫痪的境地。”上述相关人士反问道,“如果按照国家要求统一时间改造,那相当于断臂行动。”

因此,“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给企业预留出一定的时间,企业需要一点点地改,包括上工程,企业需要调研、环评、设计以及包括资金的筹集等都需要时间。”上述电厂人士如是说。

处罚上不封顶:

执行遭遇两难

新环保法称,对于环境违法行为明确建立了“按日计罚”制度,上不封顶。

据郭立新介绍,其实,现在如果超标排放,罚款是按照10倍处罚,并且取消脱硫脱硝电价,如果脱硫没达标,那么脱硫这部分电价将全部取消,同时还有通报,“对大多数电厂而言还是挺严厉的”。

新环保法给予了环保部门一定的授权,对于污染企业上不封顶,但是,“如果环保部门使用起来还是比较纠结,最重要还是从司法角度解决问题。”上述环保专家表示,“被污染的公民或者公益组织都可以对污染企业进行诉讼,提出民事赔偿,可能可以从根本解决污染企业受地方保护,在地方政府保护下肆意排污或者无视环境现象。”

“一些环境风险显而易见,因为其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任何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但是一些我们感受不到的问题实际上也远远比我们感受到的更加严重”,上述环保专家尖锐地指出,“我国对环境、资源的使用一直在透支,就像是活熊取胆一样———环境是熊,经济活动类似取熊胆,熊很痛苦。”

上述环保专家进一步谈道,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制度问题,而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很多实际问题的原因是环境价格市场和成熟或良性运转的资金机制远远没有形成,以至于大家一提到治理污染、控制环境风险,想到的就是如何从财政部门切一块蛋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