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产业公司
 

2014年5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营地炼生存难:开工率仅为三成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江丞华

东营地炼生存难:开工率仅为三成

本报记者林瑞泉/摄

“东营地炼现在出货情况真的不太好,虽然往年的三四月份都是炼厂的检修期,但是今年的情况比较严重,以我们炼厂为例,目前仅有三成的开工率,我知道的附近几家炼厂情况跟我们也差不多。都是维持低开工率,要不然,加工越多赔得越多。”一位来自东营市一家民营炼厂的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记者从金银岛了解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底,东营地炼开工率仅为35.28%,值得关注的是,东营地炼2013年的全年平均开工率为41.28%。

“不仅是东营,整个山东4月份炼厂常减压装置平均开工率都呈走低趋势,2014年4月初,山东地炼开工率更是跌至31.83%的低点。”金银岛燃料油市场分析师石琳琳告诉记者。

炼厂库存高企销售难

产能过剩和下游销售不顺的阴云,正在笼罩整个东营。

“目前,市场比较疲软,公司领导多次开会要求我们加大销售力度,降低公司库存,但实质上销售情况并不乐观,高库存压力依然存在。现在我们的国四标准93号汽油报价为每吨8100元,国三标准加氢0号柴油报价每吨7300元。尽管这个价格比最高批发价分别低1500元和近700元,但无论怎么推销都很难。以前都是追着我要货,现在我追着贸易商进货,他们都不进。”一家东营民营炼油厂的销售员小陈告诉记者。

据金银岛监测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国三93#汽油主流成交在7800—7900元/吨左右,国四主流成交在7900—8100元/吨左右;国二0#柴油7100—7300元/吨左右,国三0#7200—7350元/吨左右。

“大部分炼厂现在报价比较谨慎,主流成交保持30—100元/吨左右优惠。”石琳琳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历了4次调整(3次下调1次上涨),柴油累计下调175元/吨。“贸易商为降低运营成本,库存难有高位。在炼厂产量缩减不大的情况下,库存全部集中于炼厂方面。”销售员小陈如是说。

据了解,山东地炼的柴油除本地消纳外,多销往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其中工矿企业的需求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但是在降低能耗的大背景下,这些省份的柴油需求近半年减少了四成。

“很多矿场和化工厂要不减产要不停产,跑活的大车也减少了,需求减少了,你说,这油还能好卖吗?”销售员小陈如是说。

产能过剩源于自救式扩张

2012年,全国产能为6.52亿吨,如果按照1.26亿吨计算,山东地炼产能占比达到19.32%,即使按照1.1亿吨计算,占比也达到16.87%,而在2010年,山东地炼占比只有12%,可以说,山东地炼的产能突飞猛进。为应对未来发展趋势,其扩张步伐也从未停止。

“不说别的,山东地炼的一次加工能力已经突破1亿吨大关,产量增长过快。东营地炼正处在产能过剩之后,市场需求没有相应扩张的最艰难时期。”东营一家地炼企业的副总经理对记者说。

既然市场需求没有扩张,东营地炼企业为何着急如此大规模的扩张呢?

该副总经理解释说,“如果没有淘汰2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装置的政策“红线”,我们扩张产能也没有现在这么急迫。”

“扩张产能几乎成了山东地炼近两年的主要工作。”上述副总经理表示。据他介绍,东营一些产能在200万吨/年以上的地炼企业为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虽然不在“红线”以下,也想尽办法扩张产能。

“山东是炼油大省,地方炼油企业云集,但规模一直达不到一定水平,就可能被突如其来的政策‘卡住脖子’,甚至被关停。”该副总经理表示,“虽然是迫于压力,但进一步扩大产能也是地炼企业增强自身影响力和价值的一个重要策略。炼油能力达到千万吨级后,地炼企业不仅能够在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的风暴中存活下来,还能够吸引国内外更多资本力量前来洽谈合作,找到更多发展出路。”

虽然地炼产能过于饱和,但记者调查时发现,一些被国有企业收编的炼厂,成品油出货情况相较于其他民营炼厂大大改善。

“被收编后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原本卡着炼厂的上游原油供给和下游销售同时放开。就像现在,我们没有被收的,油就不好卖,所以只能维持低开工率,被收编的,几乎是它能生产多少,就会被收走多少,不用担心出货问题。”销售员小陈告诉记者说。

炼厂自救不容易

东营经信委经济运行办孙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眼下东营炼厂面临的最大问题还不是销售,而是油源。我知道的地炼企业他们的销售不存在问题,都被两桶油直接收购,油源不够才是最大的问题。”

目前东营地炼原料中的原油主要来源有:中石化给予东营地炼的配额原油(2013年为327万吨),部分胜利油田老油区的原油,极小一部分偷采的原油。

“不过情况会越来越好的,根据政府跟中石化签的协议,中石化给东营地炼的配额原油到2015年会增加到500万吨。除此之外,中海油和中化集团在东营收购的地炼企业也能够获得原油供给。”孙主任对记者说。

对于东营地炼企业来说,原料原油供给的增加无疑可以降低成本,但更多的企业选择延伸产业链借此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好消息是,随着国四国五标准的推行,地炼企业对于芳烃等化工产品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这无疑给芳构化和烷基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坏消息是,目前东营的芳构化企业已经陷入困境。

记者在芳构化企业采访时听到工作人员抱怨最多的就是“原料醚后碳四拿不到货,开工率低”。

“原本只有几家企业在做,利润很高。但是从去年开始,整个山东省的企业增加到了几十家。原料醚后碳四严重短缺,公司只好又上了一套炼油的设备。”山东东营某芳构化企业负责人李经理对记者说。

李经理向记者表示,现在芳构企业都扩大了原料的采购范围,一是跑到西北地区采购煤制烯烃副产的混合碳四,二是进口碳四。但无论是煤制烯烃副产的混合碳四,还是进口碳四,在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制约都难以在短期内完全解决山东醚后碳四的供应短缺难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