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在华投资将迎负面清单时代
外资粗放利用模式终结,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再现负增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龙
外资粗放利用模式终结,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再现负增长外企在华投资将迎负面清单时代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17日表示,3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2.39亿美元,同比下降1.47%。与1至2月10.44%的增幅相比,这一数据大幅回落11.91个百分点。这也是中国吸收外资自2013年1月以来再次出现负增长。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所长何曼青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下降,并不是突然的。从2011年11月至去年1月份,中国利用外资的项目数和金额增幅都在回落。自去年2月份起,中国吸收外资规模连续13个月保持正增长,但利用外资的项目数增幅是在回落的,只有个别月份是增长的。
“中国过去利用外资增幅大规模增长的情况很难再出现了,从长期看,将会呈现比较稳定的态势。”何曼青说。
多重原因叠加
造成外资转移
何曼青告诉记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世界经济形势不太好,发达国家也都在招商引资;其次是周边国家利用其成本优势,分流了一部分在华投资的外企;中国自身也处在调整转型期,国家外资战略开始调整,由过去的数量导向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政府由原来的“来者不拒”,转向为需要高质量、高技术的外资,门槛提高了。
一位不愿具名的前制造业外企高管告诉记者,外资的母国此前曾要求公司增加在国内的投资,他也曾去东南亚考察过那里的投资环境。外企最为看重的中国的制度红利也正在消失,比如税收等优惠政策。此外,经营成本上升、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也是外企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例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曾高呼过“制造业回归”,发出了向实体经济回归的信号。通用电气准备将部分以往外包至中国以及墨西哥等地的工作岗位回迁到美国本土。苹果公司也曾宣布在2013年投资1亿美元,把部分电脑生产线移回美国。
美国曾经对在华投资的数百家美资企业做过一项在中国投资风险方面的调查,被调查企业中,近半数美资企业对中国不断升高的劳动力成本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表示担忧。
不断升高的劳动力成本确实逼迫了一些劳动密集型外企的流失。
2009年,耐克关闭在中国唯一的生产工厂后,2012年,阿迪达斯也将其在华唯一一家直属工厂关闭,迁至东南亚地区。
何曼青认为,周边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起码要比中国低1/3以上,而房屋、土地低成本优势更大。
在中国政府层面,早在2012年,国家发改委就开始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鼓励外资到中西部。而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有意识地拒绝一些高耗能的外资项目。
发达国家在华投资
占比下降
“过去10年中,在华投资排名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中,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占比(95%以上),在中国利用外资总额的占比中呈下降趋势。”何曼青告诉记者。
何曼青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在中国利用外资总额的占比中,美国由2002年的10.3%下降到了2012年的2.3%;德国由2002年的1.8%下降到了2012年的1.3%;法国由2002年的1.1%下降到了2012年的0.6%;英国由2002年的1.7%下降到了2012年的0.6%。
“这说明,在总量增长的情况下,世界上主要的外资流出大国对中国的投资占比呈现的不断下降趋势也反映了中国利用外资来源结构存在的问题,外资结构没有优化。”(下转第二十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