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7版:汽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7版            汽车
 

2014年4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计创新奇瑞概念车引爆北京车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谢育辰

设计创新奇瑞概念车引爆北京车展

4月20日,以“技术奇瑞信守你的信赖”为主题亮相北京车展,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发布了两款全新的概念车———conceptα与conceptβ。作为奇瑞转型后新的研发体系的最新成果,这两款概念车标志着奇瑞最新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的逐渐成形,并且有可能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实现量产。承载了“铸造中国汽车之魂”的“cherydesign”的奇瑞全新设计理念的conceptα与conceptβ概念车无疑成为本届车展奇瑞展台的最大看点。奇瑞发布国内首个汽车设计理念

conceptα与conceptβ是奇瑞在本次车展上的一大看点,而诞生于奇瑞正向体系下,这两款概念车背后所体现的CheryDesign则是本届车展最大看点之一。

这两款概念车完全由奇瑞现有设计团队打造,该团队由前通用设计师JamesHope、前保时捷设计师HakanSaracoglu两位现任奇瑞造型总监领衔。

对于“CheryDesign”的意义,奇瑞总经理助理、营销公司总经理黄华琼表示:“对奇瑞而言,CheryDesign将不仅是奇瑞家族化设计语言,CheryDesign要做的是基于‘神’的形,而不是基于形的形,通过CheryDesign,奇瑞将让自己的产品拥有灵魂。每一个著名品牌都有自己的灵魂,那么奇瑞通过什么方式来赋予产品和品牌以灵魂?答案就是正向体系下的CheryDesign。从这个角度来说,CheryDesign要打造的是奇瑞之魂,是中国汽车之魂。”新体系下第一轮产品布局完成

从去年发布新品牌战略到今年的北京车展,奇瑞刚好经历了一年的时间。去年,处于转型初级阶段的奇瑞推出了三款真实的好车,即艾瑞泽7、瑞虎5、E3。随着奇瑞“三剑客”逐步进入主流市场,奇瑞也完成了新体系下的第一轮产品布局,正向研发之路也慢慢获得行业认可。

到2013年底,奇瑞转型的成果开始全面凸显。作为奇瑞正向研发最直接的成果输出,艾瑞泽7、E3、瑞虎5的投放让奇瑞在产品销量结构上得到了优化,10万元这一价格区间的产品销量比重不断增大。据黄华琼介绍,今年以来,奇瑞产品的单台售价已达76000元,比去年整整提升了40%。而作为奇瑞品牌形象提升的有力证据,奇瑞的用户群体进一步主流化。与以往相比,奇瑞目前的用户年龄变年轻了,比之前年轻了5岁左右。第二是用户的学历、职业、行业更加主流,也就是说奇瑞现在的用户属于懂得享受生活,是有追求、有品位的一个群体。

种种迹象表明,经过三年时间,奇瑞的战略转型已到了收获期,而选择正向开发的道路也是正确的。奇瑞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势必要将“正向”的思想贯彻整个价值链,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正向体系”生态圈,使企业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此次北京车展,奇瑞概念车的惊艳亮相、极具品牌个性特征的“CheryDesign”秀以及广受好评的新瑞虎3让我们看到奇瑞经过一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品牌基因的“正向体系”。

链接“CheryDesign”的内涵

奇瑞造型总监JamesHope介绍,“CheryDesign”包含Proportion(车身比例)、Branding(品牌设计)、Designlanguage(设计语言)、Quali-ty(高品质的工艺制造)四大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了中国元素,比如conceptα的前脸就包含中国古代建筑的廊桥元素、进气格栅包含了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中的阴阳元素、水流车身则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五行”之一的水元素;除此之外,代表中国主流文化的务实、包容、崇德、创新等理念也都融进了“CheryDesign”。

细细观察,可以看出,由con-ceptα的A柱起源冲刷至引擎盖边缘,最终汇集至前格栅处的线条,其所蕴含的水流特征非常明显,同时,conceptα的侧面曲线,采用简洁、流畅、精致,水波涟漪效果线等超前设计,使得腰线硬朗与柔美兼具,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自然界中水的平静、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上善若水紧密相连;此外,新logo内部格栅的“阴阳”风格的设计也体现了中国道家文化中的“阴阳交合,化生万物”之意。而由尾灯处流至牌照板的流线设计,也与前脸理念相呼应,加强了车身比例的水平宽度效果。与conceptα一样,conceptβ的灵性动感水流车身也富有“中国元素”。总而言之,这两款概念车运用大量中国元素,使整车流畅动感,刻画“水元素”的自然之美,中国范儿十足。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