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人文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人文生活
 

2014年4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山装的演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雨薇沛杉

中山装的演变

民国初年,中山装的确立,强调的是对过去等级制度、天授神权的思想观念的颠覆。中国历代封建社会下的传统服饰形制都基于我们国家的文化观念,更多的体现是一种具有辨别等级尊卑、明别上下之伦的统治国家的政治工具。而国家治国大纲的确立是通过“改正朔,易服饰”的方式来完成的。《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乾巛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黄。”“垂衣裳而天下治”,即为当时国家的治理手段。服饰制度中纹样和颜色制定均来源于天地万物的抽象简化:乾、坤所包含的日月星辰以及动植山川;天玄地黄的色彩指向,使得帝王通过自然神力赋予服装“君权神授”、“真龙天子”的意义。

中山装在孙中山先生设计服装时,表达的民主共和与推翻专制的思想。这种思想与中国现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所秉持的民主、平等、国家繁荣有着较为相似的治国理念。对中山装进行现代改良,并将其作为国家政要的礼仪服饰具有一定道理。

而中山装的服饰形制以及各个细节的设计都表达了孙中山先生的政治追求和国家愿景:衣服上的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五粒扣代表着区别于西方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即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袖口上的三粒扣意喻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后背不破缝象征着整个国家和平统一的要旨。中山装强调的意义在于,辛亥革命作为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制,开启民主共和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没有确定相应的服装形制,但是受新政权领导者的影响下,战争时期解放区简朴的服饰和艰苦朴素的审美意识波及全国。这是具有强烈工农意识的无产阶级带领整个国家人民进行了一场无声的服装改造,统一化的政治着装变革在其剧烈程度以及范围广度令人瞠目结舌。人们纷纷将西装、长衫送到裁缝店进行改制,使之变为符合那个时代标准的中山装。因为长衫对人们来说代表封建旧社会的意识形态,而洋装、西装以及那些对于穿着讲究的打扮意味着资产阶级,这些服装均不如中山装更能体现“要求进步”思想意识。

自50年代之后,人们将自己对政治狂热、自我保全的意识以及普遍具有的“随众心理”使得人们审美观念被圈限在“女着列宁装,男着中山装”这种范围之内,人们纷纷穿上了整齐划一的“蓝制服”与“补丁装”,过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并且全国均以这种勤俭节约的着装观念为时尚。

服装不仅是表达穿着者内心所遵循的意识形态与社会规范,同时作为外在形态,它也展示了国家形象,透露出新制度下自上而下的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念。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