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新股信披真实性再引关注证监会抽查拟IPO企业信披质量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IPO新股信披真实性再引关注证监会抽查拟IPO企业信披质量
IPO重启的脚步愈来愈近,新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再次引发高度关注。自1月IPO开闸后,部分上市企业一季报并没有向投资者交出满意答卷,新上市的48只次新股有17只出现业绩预降或亏损,比例高达三成以上。
那么,此次IPO重启,新股在信息披露方面将交出怎样答卷?又将怎样保证新股信披的质量?
首批多家上市公司
亏损原因各不同
《中国企业报》记者发现,在2014年1月IPO重新开闸后首批上市的48家公司中,上市首季就亏损的有东易日盛、牧原股份、绿盟科技、东方通、鼎捷软件、金一文化等17家。也就是说,首批上市公司有高达35%的企业上市首季便出现业绩亏损。
对此,有多位资深人士指出,粉饰业绩、过度包装是上述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
不过,4月23日,国海证券董事总经理王河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第一批上市企业披露的信息存在水分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监管环境比以前严厉。
而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业人士亦认为,监管层对上市公司财务方面有硬性规定,因此拟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一般都会对财务报表做会计处理。“不排除有些企业为了上市而对业绩进行调整,但会按照会计规则进行调整,这一点不能与信息存在水分等同。”
4月23日,《中国企业报》记者分别对东易日盛、牧原股份上市公司等进行了采访。
牧原股份回应称,公司一季度亏损主要是生猪价格跌幅太快,造成生猪销售均价低于生产成本。“春节后生猪价格跌破每公斤12元,3月份进一步跌破每公斤11元,已经低于2013年生猪销售价格最低点。”
东易日盛回应称,公司一季度亏损主要是受季节因素的影响,“我们的主营业务主要在北方,一季度由于赶上春节、再加上天气寒令,北方地区家装少。待二季度后情况就会好起来。几乎每年都如此。”
鼎捷软件则回应称,“公司季报4月28日公布,一季度预亏,主要还是行业性因素。整个ERP软件行业都这样,一季度业务少,所以造成亏损。”
企业真实信披
需多方“施压”
IPO重启在即,面对首批48只次新股即有17只出现亏损的“前车之鉴”,第二轮上市企业信披真实性受到公众广泛关注。
根据新版IPO审批流程,正式受理后即安排预先披露。
广发证券分析师王立才认为,预披露给了市场对拟上市企业更多的监督时间,以减少上市企业造假的情况。
国海证券董事总经理王河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要避免信披虚假,关键在中介机构进行把关,这才是保证信息披露真实性的核心。此外,监管层还要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加强媒体的曝光。”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业人士也向记者表示,一方面拟上市公司预披露信息提前“曝光”,可以受到公众监督。另一方面监管层要及时对造假者进行严厉处罚,让伺机造假者不敢妄为。“监管层、中介机构、投资者共同努力,形成一种压力,这样才能最终保证拟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真实性。”
4月25日,《中国企业报》记者对部分预披露企业进行了采访。
对于信息披露,上海海顺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公司、春秋航空等公司均对记者表示,公司信息披露完全符合财务会计准则、各项财务数据真料,且自查扎实。
“真金不怕火炼,好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一定经得住检验和考验。”有预披露企业负责人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为督促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厉打击虚假信息披露、欺诈上市等违法违规行为,4月23日,证监会向各发行人以及保荐机构等下发通知,将向拟IPO企业在上发审会前进行信息质量抽查,抽查范围主要是处于预披露和初审阶段的拟IPO企业。通知首次就抽查中发现的一般性问题、情节较重问题和查证涉及犯罪的问题分别进行了规定。
对此,多家接受记者采访的预披露拟上市公司均表示,“这是件好事”。
上海海顺新型药用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信息披露的负责人童小晖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证监会此举是一件好事,既能防止拟上市公司造假,又可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