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0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0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4年4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资一周要闻(2014.4.11—4.17)

来源:中国企业报  

国资一周要闻(2014.4.11—4.17)

1.央企纪委书记“五一”后专职反腐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消息,国务院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日前透露,央企腐败案呈上升趋势,将开展向央企派驻纪检机构的试点。此外,央企纪委书记从5月1日起不能分管其他业务,要专职“反腐”。在接受该报采访时,强卫东称,“国资委党委已经明确,5月1日前,必须落实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不分管其他业务的要求,确保专司纪检监察。央企纪检监察机构要突出反腐主业,重点查办发生在兼并重组破产、产权交易、资产评估、投资决策、物资采购、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的腐败案件。”

点评:党的十八大后掀起的反腐风暴中,央企系统十余名高管落马。这固然与其个人价值观偏离有关,但监察体制的不完善也难辞其咎。一些央企纪委书记越位、错位分管纪检之外的其它业务,本职工作却出现缺位,为害群之马提供了机会。央企纪委书记专职“反腐”,正当时矣。

2.78家央企将加速退出房地产市场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据《中国房地产报》15日消息,国务院国资委正在推出管理新政,78家央企将加速退出房地产市场。该报道称,国务院国资委正推进新设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部分央企将纳入试点。据国资委知情人士透露,房地产央企将成为本轮改革的主体之一,如果改革能够顺利完成,将会加速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的步伐。消息传出后,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应。

点评:央企玩房地产被不少人认为是不务正业。这不是第一次央企喊着要退出了,尽管如此,也不乏叫好声。由此可见社会公众的期待。愿央企在喊出口号的同时,也能给出一个具体的退出时间表。倘若到时仍有央企未及时退出,一律严厉问责。唯此,才能真正取信于民,惠及国民经济和央企本身。

3.国资委强调解决国企包袱的重要性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国资委网站14日消息,在国务院国资委与重庆市政府共同组织召开的驻渝中央企业分离移交“三供一业”启动工作会议上,国资委主任张毅指出,剥离国企办社会职能和解决企业包袱问题是深化改革重要内容,对于国企精干主业、实现公共服务专业化、改善民生意义重大。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认真总结重庆、黑龙江等地试点的成功经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推动全国国有企业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企业包袱问题。

点评:国企办社会职能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当前已经成为影响国企竞争力的一个不小的包袱。新一轮全面改革的核心要义,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们不能期待一方面国企要办社会,一方面还要求国企在市场上做完全市场主体,这不吝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公平。国企办社会功能是时候下决心坚决剥离了。

4.*ST长油终退市最快6月初摘牌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4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对外发布《关于终止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公告》,这意味着在经历了诸多争议之后,*ST长油终被退市。*ST长油也成为2012年新退市制度正式实施后,沪深两市首家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上交所在公告中称,自公告之日后的五个交易日届满的下一个交易日起,该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并于退市整理期届满后的次日终止上市,上交所将对其予以摘牌。照此计算,*ST长油最快将于6月3日被上证所摘牌。

点评:*ST长油因其央企身份,其能否按规则退市一直备受外界观望。上交所的公告一锤定音,原来央企上市公司也可以真的退市。市场不相信眼泪,市场更不相信“身份”。无论民企、央企,在市场面前没有人能凌驾于规则之上。或许这才是*ST长油退市更大的意义。

5.上市国企招待费归零遭质疑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4月份是上市公司2013年年报集中披露的时期,个别公司财务报表中关于业务招待费的变化却令人疑窦丛生,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60多家公司2013年度业务招待费由上一年度动辄数亿元突然归零。此事受到多家媒体和相当多的网民质疑。红网发表评论文章称“上市国企招待费归零是欲盖弥彰”,不少网民也质疑,管理费用中业务招待费不见了,而其他费用却增加了,这是在管理费用的明细科目上“做文章”,把招待费变成了其他费用。

点评:业务招待费一年之间由上亿元突然变为零,年报披露无说明,在招致质疑后也无解释,任其在网络上发酵,部分上市国企这种不顾舆情的心态是时候变变了。否则网民可能只是在感情上受伤害,公司却要实实在在在财富和前程上受伤害了。

(孟书强,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