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先生的诗歌人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浩舸
李瑛先生的诗歌人生
一个洒满阳光的早晨,我怀着仰慕的心情,叩响李瑛老师的家门。老人家精神矍铄,满面春风,十分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书房。书房简朴、洁净,四溢着的墨香里饱含着诗意,坐在那里,心很容易就变得平静了,平静之中还带有一种淡淡的温暖。
一个多小时里,我们聊了很多过去的事儿,就像唠家常一样,没有时代距离感,也没有过往的沧桑感,仿佛过去的日子就像一首诗,静静地躺在那里,不喜不悲。李老很喜欢笑,谈吐之时嘴角总是微微上扬,坐在他的面前,时不时能感受从他的脸上、眼中释放出的一种父辈的慈爱。后来才知道,他比我的父亲还大十几岁呢。
李老十五六岁时在沦陷区上中学,由于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等爱国运动,受到当局的迫害而遭学校开除,一度失学,过了一段流浪的日子。李老是个要强的人,不甘心沉沦,借钱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北大,他如鱼得水,加入了文艺社,在文学创作上得到沈从文和冯至先生的帮助。从此,沙滩北街的北大红楼里和后面的民主广场,留下了李老求知的足迹和追求理想的身影。
在北大红楼里,李老一边读书,一边创作,一边搞学生运动,后来参军,正式踏上革命征程。解放战争时,李老亦文亦武,在子弹横飞的乱世里,他参加过抢购运输粮食的军事行动。朝鲜战争时,他在异国的战壕里,用笔杆子当做武器,记录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把战士们对祖国母亲的爱和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豪迈悲壮场景永久地刻在《为了祖国》的诗行里:……以他们的任何所有,甚至生命/热爱着祖国/热爱着世界/热爱着那和平劳动的人类。朝鲜战争结束后,李老一直在部队工作,几乎跑遍了全国的边防部队驻地和哨所,把驻守在祖国边疆的战士,变成了诗行里的主角,汇集了14卷诗集,几千首诗歌。
说起诗歌,李老异常兴奋。他说,诗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在生活中沉静下来,倾听发自心底的声音。一首好的诗歌,应该是从血液里流出来的,要有温度、有气息、有性格、有痛感。
从部队离休后,李老继续读书创作,笔耕不辍,又出版了二十多部著作。从老人家微笑的脸上能看得出,他回首往事时,是如此的平静,那是一种没有虚度年华的充实。正如李老的女儿、同为诗人的李小雨所言:“在这个世界上,能把诗作为自己毕生至爱并坚持不懈,历尽磨难而无悔的人本来就少,而在今天这个日益物质化的现实社会中,仍不改初衷,以诗为荣、为乐、为叹、为痛的人则是少之又少。我的父亲就做到了。”
临别时,李老拿出早已为我签好字的书相赠。这是他去年新出版的著作《比一滴水更年轻》,书名源自书中一首诗:当手杖/成为我世界的一部分/我却比一滴水更年轻/因为这个时代/因为我的祖国……
手里捧着这本《比一滴水更年轻》,想着创造她的诗人已经年近九旬,十分感慨。是的,李老确实是年轻的,是来自于生活的、来自于血液里的诗让过往的历史变得年轻起来,让李老的生活充满着活力,好像无忧无虑的孩子,尽情畅游在诗歌的世界里。衷心祝愿李老诗心常青,永远年轻!
作者简介
浩舸(笔名),山西永济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在地方大型国有企业、国家部委任职,现为某大型中央企业党委书记。曾于1995年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2008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诗歌,201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近年来创作诗歌、散文400余篇,在《诗刊》、《人民日报》、《上海文学》、《青年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首,著有诗歌集《浩舸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李肇星作序,贾平凹题写书名)、《大地苍茫》(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王蒙题写书名,雷抒雁作序,赵丽宏、贺绍俊推荐)。诗歌《闪耀的科技之光》、《壮志凌霄———感念钱学森》入选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的“放歌六十年”征文作品。诗歌《水乡的桥》、《齿轮》分别入选《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1卷》和《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2卷》。2014年3月,散文《晋祠古树》入选《人民日报》和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美丽中国征文”。2014年4月,新古体诗集《一枝梧叶知秋声》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由贺敬之题写书名,白庚胜作序,屠岸、郑伯农推荐,赵长青、吴东民等14位书法家倾情献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