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人文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人文生活
 

2014年4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书的好处,古人已经说过很多。而眼下,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手机、网络、电视等媒介来获取信息、了解知识。阅读纸质图书的人越来越少。

新媒体时代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沛杉

新媒体时代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王利博制图

新媒体浏览怎么了?

新媒体浏览方便了。文字正在被乐于感官享受的人们逐渐抛弃,读书正在被现代人冷落、漠视,现代人更倾向于通过画面、图像、声音、光电等形式接受信息,这个变化很多人觉得很正常,阅读纸质图书与观看电子(电视)屏幕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只要能接受到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娱乐性强了。随着各种现代传播技术和传播工具的出现,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电视和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带给我们的是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割裂的注意力,把我们的文化变成娱乐业的广阔舞台,人们正在失去严肃思考和认真行动的能力。

问题来了。在新媒体影响下成长的一代,不少人因为放弃了读书,也就放弃了客观和理性的思维,丧失严肃、有序和具有逻辑性的公众话语。他们的价值观背离社会道德,甚至发生严重扭曲。网络论坛上经常可见的“网络暴民”,“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的征婚女孩……他们不是一个个无知的个体,而都是有意识的集体选择。

当今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习惯。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将“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事实上,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导致了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割裂的注意力,海量信息纷繁复杂,然而读书、尤其是读经典著作恰能培养人的思维逻辑和方式,是精神发育的过程,浅阅读无法达到这一效果。读书读经典有啥好处?

书,记录文字和思想。书面文字记录观点,大都不是思想的终结,而是思想的起点。书面文字使思想能够方便地接受他人持续而严格的审查。

书面语言表达更精确。书面形式把语言凝固下来,并由此诞生了语法学家、逻辑学家、修辞学家、历史学家和科学家……所有这些人都需要把语言放在眼前才能看清它的意思,找出它的错误,明白它的启示。

书面语言内涵更丰富。人们说的话比他们写下来的话要随意;书面文字是作者深思熟虑、反复修改的结果,这样的文字更加便于核对或辩驳,并且具有客观的特征;当作者和读者表达语义时,他们面对的是智力的交互。读者对此必须有备而来,用知识武装好自己;面对印在纸上的句子,读者看见的是一些冷静的抽象符号,也许没有美感或归属感,这就使得阅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当然也是一项理性的活动。

阅读印刷图书在启发心智、塑造理性方面的巨大作用,每个有着长期阅读习惯的人对此都有深刻的认识。读书和新媒体浏览

王蒙说:在新媒体时代也要坚持阅读经典。阅读经典即是感受文化最高端的部分。经典书籍都经过了长期的时间考验,也经过了广大读者的检验,证明它们里面的内容有比较长远的价值,也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有比较正面的影响。这和那些所谓吸引眼球的、破碎的段子,或者是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的编造,有很大的不同。

经典著作,代表了文化中最高端的那一部分,经典阅读值得提倡。

阅读过分碎片化是精神生活的灾难。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对经典作品阅读的影响也非常大。因为现在新媒体是空前的便捷、舒适、直观,它不光是有文字、有图画,还有音频、视频等各种多媒体技术,因此趣味性也大大增加了。但这种在新媒体上的阅读方式,跟我们认认真真地、踏踏实实地拿起一本儿厚书来,也就是所谓的“深度阅读”、“强度阅读”,还是不一样的。

“强度阅读”是指什么呢?一个人读书读得可以把周围这个世界都忘了,可以把别的事儿都耽误了。这是人们的一种比较高层次的阅读,而不是一般的浏览。一般的浏览就像是拿了本书,只在眼前那么晃一下,非常的平面,也非常破碎,有时候也容易浅薄。所以我们不能小看这种阅读方式的改变,过分的便捷化、舒适化、趣味化、碎片化,绝对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灾难。

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消遣式的阅读,所以我们要提醒大家,在新媒体时代也要坚持阅读经典。当然,以新媒体为载体的阅读最大的好处是让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多地民主化了。但我们在看到好处的同时,也要看到它带来的问题。

翻拍电视剧不能代替阅读经典。电视片把经典作品拍得更热闹,打打杀杀,搂搂抱抱,放枪的,砍刀的,但常常破坏了原意。读书需要成为风尚

国人的阅读与发达国家相比是弱项。2013年,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6.74本,同比上升0.97本。但此前据媒体报道,韩国人均图书阅读量约10本,俄罗斯超过20本,以色列最多,达到60本左右。

在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看来,阅读还是人类文化传承和知识认知的过程,是静水流深、缓慢而深刻的进程,将影响社会、民族现实精神状态和长远精神走向。

相关专家表示,新媒体时代,更应该通过读书沉淀心灵,享受精神大餐。通过倡导全民阅读,使读书成为一种风尚。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