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大势
 

2014年4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保险井喷三年增幅810%阳光保险“爱升级”催生互联网众筹保险新模式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杨轩

互联网保险井喷三年增幅810%阳光保险“爱升级”催生互联网众筹保险新模式

一组数据可以印证保险业近年对互联网保险不断增加的热情: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达291.15亿元,近三年的总体增幅高达810%;从事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逾60家,家数年均增长率达46%;投保客户达5436.66万人,三年间增长了5倍多。

业内人士预计,2015年将有5000亿元保单通过互联网实现,占到保险行业总资产的10%。更有人断言,互联网对保险的颠覆性,“可能比银行还要大”。

颠覆式设计路径:

从渠道到产品

1997年,中国保险业开出首张电子保单,触及互联网的大门。不过,一直以来,互联网仅作为一种新兴销售渠道和服务载体,直到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的2013年,互联网保险的创新发展才真正提速。

阳光保险相关负责人认为,互联网保险的创新,在于通过精准定位用户,细分保险标的和风险因子,实现产品的定制化和定价的个性化,而不是简单地把传统保险产品搬到网上。

与传统产品通常先设计产品再投放渠道的路径不同,互联网保险产品的设计路径是“从渠道到产品”,即:先了解渠道用户的需求,再据此开发第一代产品,投放到渠道后根据反馈的渠道数据,开发第二代产品。与传统产品相比,互联网保险产品迭代迅速,调整频率快。

产品定制化和定价个性化,意味着从以往“产品导向”向“用户和需求导向”的转变,从“我有什么卖给你”转向“谁要什么、我如何提供”,“服务即产品”成为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商业模式之变:

形成“五类鼎立”之势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保险公司自建在线商城或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分销,近40家保险公司进驻了淘宝,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等四家公司成立或筹建了保险电商公司。随着去年年底首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的开业,互联网保险的商业模式已形成官网、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网络兼业代理、专业中介代理以及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等五大类鼎立之势。

与此同时,阿里、腾讯和京东等一批互联网企业以不同形式介入保险业务领域。今年2月,苏宁云商和苏宁电器共同发起的苏宁保险销售有限公司获得牌照,成为国内首家拿到保险代理资质的商业零售企业。

由此,消费者、保险代理人、保险中介、第三方电商平台、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初步构成了互联网保险的生态圈。

有业内人士预计,为了解决保险公司与分销平台之间高成本低效率的交易对接问题,未来在互联网保险领域,还将出现融合了大数据和云平台的概念、专门做交易接入的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供产品和交易接入、结算及交易数据等服务,从而形成互联网保险生态圈的完整闭环。

爱升级:

阳光保险的全新游戏式规则

多一人参与,所有人“涨钱”———这样的规则可不仅是存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而是实实在在的一款保险产品的游戏规则。

这就是阳光保险最新推出的互联网保险创新产品———“爱升级”,以全新游戏式规则试水互联网保险。这其实是一个系列互联网保险产品———“求关照”、“爱升级”、“爱心连连看”等,这些产品中,“爱升级”是颇具特色的一款,原因在于,“爱升级”不仅只是互联网概念和产品形式的创新,在游戏规则上更是具有颠覆性。

该产品的游戏规则是:购买一年期儿童重疾保险保障5万元,初始保费仅需100元就能保障20种重大疾病,这已经是目前非常有优势的网销价格。同时还有办法免费涨保额。购买人可分享购买链接,每多一个好友通过此链接购买,同一链接内所有宝宝的保额都免费涨2500元,72小时内涨到多少保障多少,一个链接内最多21人参加,保额10万元封顶。“爱升级”仅限父母为子女购买,且只在阳光保险微信公众号上销售。

参与规则方面,“爱升级”不再是简单地你给我要,而是互相关爱,互惠互利,是一个全新的互助保险,让所有参与人受益,很好地体现了大家帮助大家的保险精神。

定价规则方面,以往的团购产品要么是给出低价力求走量,要么是随团购人数增加价格走低。“爱升级”则采用了逆向思维,团购人数增加,不是价格走低,而是获得的保障走高,这一点正是发挥了保险产品独有的规则优势。

在业务层面,“爱升级”力求创新,以往的互联网保险过多地侧重于宣传,免费参与、一分钱、一元钱的保险已是常见,而此次阳光保险则是另辟蹊径,口碑、保费两不误。

据阳光保险“爱升级”产品负责人介绍,宝贝爱升级仅是爱升级的初次试水,此后还计划推出“爱升级”系列产品,针对更多细分人群和团体活动,开发更多适合这一规则的保险产品,如旅游爱升级、白领爱升级、好友爱升级等。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