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俊成:职业投资家“救急不救贫”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江金骐
吕俊成:职业投资家“救急不救贫”
吕俊成本报记者江金骐/摄
因业绩突出,日新控股集团“掌门人”吕俊成曾受温家宝接见,但在互联网上几乎找不到有关他和他公司的消息。然而,最近5年来,“五连翻番”的业绩表现,让日新开始引起业界的关注。“关注不等于强大。我们自知当前的日新,无论是业务体量还是从业资历都还排不上名。”4月2日吕俊成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100%的投资成功率和100%的客户认同率,促使着他和同事在这个领域深思深耕。
投资讲的是模式《中国企业报》:来之前,我们想通过互联网了解一下有关您的信息,但发现很少,您是刻意低调还是有别的考虑?
吕俊成:做投资的人,日常的主要精力都在了解别人,而很少有心思想着让别人了解自己,此为其一;其二,业内有很多做得相当成功的知名投资商、知名资本或基金,跟他们相比,日新公司最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再者,相关制度虽然比较完善,但客观上说,许多中小金融投资、金融服务企业,不得不周旋于特权或关系网,所以,业内似乎都对“少说多做”的潜规则心照不宣,就日新来说,我们谨遵“心存有道,大成必德”的理念,忠诚于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价值。《中国企业报》:随着全民理财时代的到来,我们感觉投资公司或理财产品随处可见,比如不绝于耳的电话推销。您作为业内人士,怎样看这个现象?
吕俊成:投融资渠道的增多,对大众理财当然是个好事,但不可回避的是,这个行业有一定的泡沫和投机,不规范的地方正在对行业发展积累着隐形侵害。金融业是一个严谨的行业,不允许太多的虚荣表现,民办金融的快速成长,并不代表民营金融的根深叶茂,金融是有门槛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涉足的,看看现在的投资担保公司,拾破烂的、挖土方的都想分一杯羹,时间长了不出问题才怪。《中国企业报》:您的担心可能是业内众多有先见之明者的担心,那么您觉得解决此类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
吕俊成:一是监管层的监管,二是业务层的自律。大家也许还记得,不久前随着“郑州圣沃”的崩盘,整个河南的投资担保公司似乎整体受拖累。曾几何时,河南模式、山东模式、江浙模式,被行内人并称为民间借贷的三大模式,正是因为最早郑州邦成投资担保公司创建的一对一的房产抵押贷款模式,对风险控制效果很好,大家随后竞相模仿,但后来是越模仿越走样。相比之下,京沪广深等发达城市,已经逐步走向集法律、模式和风险控制为一体的组合金融模式。例如“私募债券基金”、“私募权益投资”、“金融服务”、“第三方理财”等等,实行会所制募集资金,通过项目发布会的模式,将老百姓的投资透明化、阳光化。作为投资服务公司,谁先做到这点,谁就可以引领市场,这个行业,真正拼的是人才、“玩儿的是模式”。
不打无准备之仗
《中国企业报》:将风险控制在自己能够承担的范围内,是所有操盘手的重中之重,您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
吕俊成:日新的投资理念就是“救急不救贫”。两年前,我们在淮滨县投资的某合成皮革制品公司,由于新的业务需求,该公司急需一笔资金,一般的融资渠道比较慢,额度也很小,这时他们通过朋友的介绍找到日新控股集团。我们通过对该公司进行财务、固定资产以及现金流分析,认定该公司经营资质非常优秀,因此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很快通过表决,决定对这家公司进行注资3000万元,期限为1年,一年过后,公司顺利拿到了回款以及收益。这只是集团近年来众多成功的案例之一,实际上,近5年以来,日新集团评估的公司有上千家,分别投资了制造业、农业、房地产、矿产资源等行业。我们不追求数量,但我们需要的是100%的成功率,以此获得客户们的叠加认同,实现互利互惠。
《中国企业报》:从您的介绍中,似乎日新的投资项目多集中在传统行业里,对近几年来大家普遍关注的新兴行业,你们怎样看待其中的商机?
吕俊成:日新发展到今天,还没有进入风投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看好新兴行业,只是我们不愿意打无准备之仗。当然,据我们的观察,发现部分新兴产业,也许因为其远景乐观,一度导致资本快速涌入、产能扩张和激烈竞争,而这正是危机开始的地方,比如光伏电池的龙头企业无锡尚德,最后以破产收场。可见,即使属于有前途、增速很快的行业,也并不代表行业内的公司就是好的投资标的,相比之下,日新集团近几年持续专注的房地产、进出口贸易、家电、汽车连锁等业务,很好地成全了300多名日新人的创业梦想。
《中国企业报》:我们知道,您有清华金融学的专业背景,您一边做着传统产业的投资,一边思考着新兴产业的机会,两相比较,您认为造成新兴产业投资成败的分水岭是什么?
吕俊成:新兴产业公司,顾名思义行业具有良好的前景,易于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但历史证明,在新兴行业中投资获利,难度并不小于投资传统行业,原因可能有许多,如技术本身不够成熟、不同技术路线之间的PK等,都可能成为新兴产业公司过不去的坎,相关公司如果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那么其经营的波动性要大得多,换句话说,要想取得投资的成功绝非易事。
创新不可缺
《中国企业报》:既然您认为投资新兴产业的风险较大,那么金融创新还有意义吗?
吕俊成: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因噎废食。在我看来,当一个国家掌握着粮仓,它就端稳着民众的饭碗;当一个国家掌握足够的石油储备,它就主导着世界经济走向;如果一个国家掌控金融主导,它无异于掐住了全球发展的喉咙。其实,金融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专家早有定论,比照最近发生的事,假如中国的金融有足够的创新与其对接,那么今天的百度、腾讯、青啤、双汇、新浪等公司就不会受制于国外金融家之手。
正因为如此,我一直坚信“金融救国,金融强国”的提法。
《中国企业报》:金融创新是个很大的概念,具体到金融类的企业,您认为中小金融企业的创新思维,从哪里找发力点?
吕俊成:我在清华的一位老师告诫我,中小企业要做大做强,通常的做法是寻找最有潜力的行业进行投资或者是收购兼并,因为找最有潜力的企业可以省好多的事,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现在,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完善,无论是经营什么品种的企业,直接扩大融资规模都有可能,所以,我们多关注OTC市场、债券市场、私募股权市场,适时引入融资融券担保等机制,比如日新担保,开创了乡镇级分公司的首例,运营效果非常良好。